国语→ ★★
大陆漂移动力学公式与原理,大陆漂移既是地球自转变化的原因也是自转变化的结果 长江中游地区除荆蛮族群外应该还有一大族系,并参与了河南早夏的形成
大洋岩石圈地幔,软流圈,板块俯冲带,贝尼奥夫带,幔汁流体挥发份,幔源油气新型关系广东土著溯源:西樵山文化人群的主体很可能是F5下游的CTS1642(Y7080)
俯冲带幔源流体挥发份在油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新石器早期,曾存在一个yO3陶罐农耕人群北进,北方yN细石器采猎族群退缩的过程
地幔对流驮载大陆漂移机制百年挂科还有没有得救?从中原出现的良渚玉文化等因素分析F492支系的年代与源头
日本地震无法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与和达清夫错误判断震源带性质有关从古DNA说西辽河地区的古族群更替
用人脑"AI"出来的宇宙模型,可能是最具自洽性的宇宙模型 关于汉藏同源,父系同源比例只有13-15%,汉藏同源主要体现在母系
岩土工程:几种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高山族祖先yF706和mtE1在1.4-1.3万年前末次主冰期低海平面时迁徙台湾
历史钩沉,唐大中五年(851)状元是莫宣卿还是李郜?说说万年中华文明的可信性
    一、推测西樵山文化人群的主体是CTS1642(Y7080)
    CTS1642在 YFull YTree上的年代为formed 7600 (8900~6400)ybp, TMRCA 6300(7400~5300)ybp,按最大值诞生于8900年前,非常早,主要分布于岭南、西南、中南半岛以及西藏,中原北方罕见。
两广汉族当中的M117(F5)约有一半是CTS1642,略估两广CTS1642总人数约有四百万;CTS1642与CTS7634、CTS5063并存于西双版纳傣族等侗台人群当中;中南半岛缅甸、泰国、越南以及印度东北、西藏的M117(F5)大部分是CTS1642。CTS1642的年代、分布范围与华南有肩石器相应,而有肩石器的源头是珠三角的西樵山文化,推测CTS1642是西樵山文化人群(南越,或称水越)的后代。深圳咸头岭遗址(7~6kaB.P)出土有与湘西高庙遗址(7800~6800aB.P)相类同的白陶及彩陶制品,亦有相似的陶纹,判断咸头岭人群来自湘地,来自CTS1642的祖型F5的初始扩张地,咸头岭遗址出土有肩形石锛,而有肩石器是西樵山文化(6000~4000aB.P)的典型器形,他们应属同一族系,推测CTS1642从湘地迁深圳咸头岭后再内迁南海的西樵山,新石器时代晚期西樵山文化人群伴随着有肩石器的传播扩散到西南、中南半岛等地,之间年代、路径、范围巧合相应。CTS1642往西南方向迁徙大致分两期,早期伴随着双肩石器的传播的迁徙,晚期战国时在扬越荆楚人的南迁挤压下,夹杂着来自潮汕地区的CTS7634、CTS5063、F2188一起迁往西南、中南半岛及海南岛。另方面,骆越主体是O2系统、西瓯主体是O1(F492等)、苍梧越(讲标人祖先)主体可能是O3*(P201*),从规模上只剩下南越最有可能是以CTS1642为主体。西樵山支(侗傣支)CTS1642(Y7080等)常与M95(M88)、P203(侗傣K644、CTS8920等)相混,母系欠缺A,而彝缅支CTS1642(B456CTS9713等)人群欠缺M95(M88)、P203,母系混有A;两支在西南相交汇(mrbosh.2017年1月7日)

    二、可以锁定SK1730(Y7080)与西樵山文化的关系了   之前只是从零散的样本中看到广府人的M117有相当一部分是Y7080,而北方人群CTS1642(Y7080)少见、罕见。近日从23魔方社区网友的统计中得知广东广府人、广西汉族及广东客家人的SK1730比例分别为7.0%、8.7%、3.0%,再者福建人有1.5%,而其他24省汉族SK1730比例都在0.7%以下(平均0.21%)。广东广府人、广西汉族及广东客家人的男性分别为大约3300万、1450万、1650万,按比例可算得SK1730的人数分别为231万、126万、50万,再加上壮族约53万、潮汕人约5万,岭南两广SK1730总人数约为465万。通过网搜得到西南方向M117+F5是下游CTS1642高频区的男性大致为:云南少数民族800万、藏族300万、缅甸2650万、印度东北2500万、柬埔寨北部400万、泰国北部1500万、越南北部2000万,总人数约1亿;西南方向CTS1642高频区,平均比例达到25%以上,据奋斗网友估计,除傣族有17%、孟高棉有3~4%是Y7080+外,其余多为Y7080-;如果西南方向Y7080+比例平均按3%算,总人数约300万。两广之外的中国汉人约为12亿,Y7080按0.21%算,加上福建偏高一点,总人数为150万。所有Y7080总人数约为915万。可见,岭南Y7080人数465万,所占比重相当大。结合考古文化,判断Y7080的源头在岭南,西樵山一带是其发祥地。五六千年内O系形成的庞大支系有:O1a-F492约3500万、O2a-F5下游F155约1771万、O2a-F11下游F337约1239万、O2a-F5下游F2137约1162万、O2a-F5下游Y7080约915万,另外,O1b-F1759下游应有上千万的庞大分支。诞生于五六千年内在广东有较高比例的单倍群有:P203下游F492约占6~7%、F5下游SK1730(含Y7080)在广府人中占7.0%(广东平均4.8%)、F5下游CTS5063(即CTS5492)占4.4%、P201+M159占3.7%、F5下游F2188(即F317)占2.8%(据23魔方)。可见,Y7080是广东的“暴发户”,同时也可以看出,西樵山人群后人(Y7080)、良渚人群后人(F492)与浮滨人群后人(CTS5063、F2188)的比例在广东基本持平。(mrbosh.2018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