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
大陆漂移动力学公式与原理,大陆漂移既是地球自转变化的原因也是自转变化的结果 长江中游地区除荆蛮族群外应该还有一大族系,并参与了河南早夏的形成
大洋岩石圈地幔,软流圈,板块俯冲带,贝尼奥夫带,幔汁流体挥发份,幔源油气新型关系广东土著溯源:西樵山文化人群的主体很可能是F5下游的CTS1642(Y7080)
俯冲带幔源流体挥发份在油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新石器早期,曾存在一个yO3陶罐农耕人群北进,北方yN细石器采猎族群退缩的过程
地幔对流驮载大陆漂移机制百年挂科还有没有得救?从中原出现的良渚玉文化等因素分析F492支系的年代与源头
日本地震无法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与和达清夫错误判断震源带性质有关从古DNA说西辽河地区的古族群更替
用人脑"AI"出来的宇宙模型,可能是最具自洽性的宇宙模型 关于汉藏同源,父系同源比例只有13-15%,汉藏同源主要体现在母系
岩土工程:几种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高山族祖先yF706和mtE1在1.4-1.3万年前末次主冰期低海平面时迁徙台湾
历史钩沉,唐大中五年(851)状元是莫宣卿还是李郜?说说万年中华文明的可信性
从中原出现的良渚玉文化等因素分析F492支系的年代与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特殊礼器,年代最早约5100年前,北方最早见于4千年前的陶寺文化、齐家文化 、石峁文化,岭南见于约4千年前的粤北石峡文化及封开杏花禄美村遗址,判断4千年前良渚文化已影响到中原西部。相应父系单倍群,北方人群相对欠缺F492的祖型F78*,把良渚文化传至北方的应是F492,并意味着F492诞生年代不晚于4千年前。北方人群的F492有六七成是xF656,而华东人群的F492有六七成是其下游的F656。F492还在华南的江西、福建、两广及西南人群中有较高比例。F492的绝大部分是其下游F619下面的分支Y134860、Y188554、A12442、Y31266、MF1071、Z23505、F656,F619的突变年龄最大值是3800年,即F619下游的诸多分支爆发于3800~3100年前。推断F492在4800年前诞生于良渚古国,约4300年前(或4000年前)良渚古国消亡,F492的早期分支携带着良渚文化从华东向华南及北方扩散传播。到了夏商时期华东的F619分化出诸多分支,商周时向华南、北方及华中扩散,岭南发生侗台语化,中原夏商周文化受后良渚文化影响明显。“二里头文化中出现的玉琮、玉钺、绿松石饰等礼器,以及丝帛、漆器等,在良渚文化中特别发达”(程鹏);郑振得先生认为:“殷墟玉器除继承二里头文化的玉器传统外,更多的继承了良渚文化的玉器品种,尤以纹饰中的兽面纹、云雷纹引人注目”(芮国耀)。比较母系单倍群也表明,自4千年前开始,有大量南方人流入北方。从突变年代及地域分布判断,F619下游诸多分支主要分化与壮大于吴国(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473年),F619应为华东后良渚土著。但若采用样本共祖期望值2800年作为F619支系的分化与活动的年限,就无法与后良渚文化影响中原夏商的年代相符,他们无法向中原夏商传播玉琮、玉钺、兽面纹饰、云雷纹饰等文化并在北方往下游分化。
    至于突变年代与样本共祖年代存在的时间差,专业人士明确是因为瓶颈效应,指这段时间差内,该支人丁不旺类似于单线延续未能形成其他分支。而实质即是“未检测有其他分支”。导致这种结果还有另两种可能:一是所采集的样本还不足以把这段时间的其他分支囊括进来;二是这个时间段产生的其他分支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灭绝。但未检测到的那些分支在族群的演化中是起作用的,他们可以拿着玉琮、云雷纹饰等向中原夏商进贡。
    可以拿个知情的来举例,
ACT7172*下面的YF072904与YF072905是广东茂名市文林村陈*须与大路尾村陈*飞的ID,按族谱他们同宗于510年前,测试分析一说共祖于150年前,二是共祖于250年前(上海英莱盾),后来应该是有人上传提议,YFull YTree才把150ybp修改为500ybp。O-ACT7172 formed 5000 ybp, TMRCA 500 ybp,当中的共祖500ybp,指的显然是O-ACT7172下游分支ACT7183、ACT7172*单支共祖年代,而不是ACT7172总体共祖,ACT7183与ACT7172*应共祖于5000ybp,中间的4500年时间差显然也不是瓶颈效应,而是样本太少,只得二个人的样本。同样道理,F619诸多分支的总体共祖期望值应为3200年,最大值是3800年,其下游F656单支共祖期望值是2800年,最大值是3100年。(mrbosh.2021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