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Zi-Yang Xia)的简述:在常染色体水平上,整个东亚南部人群分成了沿海和内陆两个支系,沿海支系即南岛语群体和壮侗语群体的共享祖源,由中国台湾的南岛语群体(如阿美、泰雅)所代表;内陆支系由祖先苗瑶人群AHM和隔绝的南亚语群体(如Htin、Mlabri)的共享祖源所组成。这一群体分化可能和中国中南部新石器时代沿海(长江三角洲,并可能一直影响到山东半岛)和内陆(长江中游,尤其是洞庭湖沿岸)两个稻作农业的分化有关。(人类学在线.蓝海论坛.imvivi001)
第一作者的留言:根据最新的古遗传学研究,现代东亚南部与大陆东南亚群体主要由历史上三次不同时代的移民所构成。第一次是旧石器时代狩猎采集者,他们创造的文化被称为和平文化(得名于发现地越南和平省),他们在常染色体上与现代安达曼群岛的土著最为接近。与现代东亚人相比,他们在遗传上更接近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第二批移民,亦即第一批农业群体,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东亚南部和东南亚,他们是由来自中国南部的东亚农民(约占常染色体组分的四分之三,可能使用的是某种早期南亚语)与当地和平文化狩猎采集者(约占常染色体组分的四分之一)通婚形成的。包括佤族在内的大多数现代的南亚语群体,除了高棉人和京族人,基本上就是这一批农业群体的直接后裔。这一群体在之后一直向南推进将农业技术和南亚语传播开,同时不断与当地的狩猎采集者通婚,形成了今天的尼格利陀群体。第三批移民,亦即第二批农业群体,在公元前后已经来到了这一地区。这一群体在遗传上与前两个群体不同的特征上,这一群体带有十分接近现代中国台湾的南岛语原住民和海南的壮侗语群体的遗传组分。这一时期,越南东山文化群体的常染色体遗传组成就已经和现代的越南人相近了。这一批群体和前两批群体的通婚,塑造了现代大陆东南亚主要的壮侗语和南亚语群体。(人类学在线.蓝海论坛.大凌河)(评:第一作者在说什么啊?亚洲东南早于四千年前人群分三块,长江中游住着稻作苗瑶-南亚语群体(即孟-苗祖先族群),长三角住着稻作南岛语-侗台语群体,岭南及中南半岛住着和平文化狩猎采集者,和平人群常染与安达曼群岛土著最接近,遗传上更接近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到了四千年前,长江中游的孟苗稻作人南下与和平人群通婚(以3:1混合),传播稻作农业及南亚语,形成今天的尼格利陀群体;二千年前后,长三角侗台语群体南迁融合通婚,形成壮侗语和南亚语群体。作者对岭南史前考古及秦汉南迁缺乏了解。付巧妹团队获得9~8.6千年前广西独山人的父系是O2a-M7下游的F1275,说明此文对和平人群及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岭南人群的解读错误)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目前研究O系起源地在广西南宁、隆安、崇左一带(内容来自"分子人类学吧"2020年6月)
高栏族是稻作农耕族群,据说迁入越南后当地水田被岱依族和侬族所占,他们只好占荒山野岭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这种“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与越南山区瑶族的耕作方法大体相同,但高栏族的生产发展水平比当地瑶族为高。数千年来,壮侗语民族以种植水稻闻名于世,被誉为“水稻民族”。汉语的“稻”出自原始侗台语khau,O*最高频的高栏族从事水稻种植符合O系最初是稻作农人的假说。
广西隆安县的娅怀洞遗址在B区发现了距今16000年前的稻属(Oryza)植物特有的植硅体。此外,在B区和C区还发现距今28000-35000年前的疑似稻属植物植硅体。娅怀洞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与水稻遗存有关的最早遗址。高栏族、台湾原住民、白仡佬、杞黎、普标人和南部壮族的分布在地理上均在北纬26度以南,O系起源于南方是毫无疑问的。从23魔方给出的中国各省汉族男性的父系构成与差异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O*在现代汉族中比较罕见。其中,汉族男性O*(非O1、O2、O3)最高频的省份是广西(1.2%),其次是广东粤语区(0.5%)和云南(0.3%)。以上的事实明确无误地说明,O系起源于广西。
O*最高频的高栏族分布于北部湾西北沿岸,有观点据此认为O系起源于北部湾沿岸是不对的,高栏族更久远的祖先实际上来自广西省腹地,石宏、童永利、文波等2005年在独龙族28例男性样本中测得全部M122(旧O3),也有人据此认为云南是M122的起源地,这也是证据不足的。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僳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此地位于横断山脉西侧的云南、西藏和缅甸三方交界地带。独龙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他们应当来自沿横断天路自甘南地区南下的古羌人中的一支。缅甸是M117第一高频的地区.独龙族100%的M122很可能是Mll7下的一支,比如CTS1642。推测独龙族M122的多样性应该很低,因此滇西北乃至云南省都不太可能是O系甚至M122的起源地。独龙族的祖先应是一两万年前从广西沿湘鄂通道北上中原后,再向西迁徙至甘南,历史时期南下滇西北的,他们的祖先可能环绕了几乎半个中国。石宏等的论文数据中表明东南亚是M122多样性最高的地区,由此有观点认为O系起源于东南亚,这也是不可靠的。古羌人南下滇缅后,其中部分滇人沿湄公河南下泰国和越南。中原人南下闽粤后,部分闽粤人在明清时期下南洋谋生。这都是造成现代东南亚地区M122多样性高的主要原因,但并不代表上古时期的情况也是如此。从M122多样性的角度不如从O*频率的角度研究O系的起源地来得可靠性高,而李辉和文波统计的64个族群中来自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各族群O*频率并未高过广西和云南的五个族群,这说明东南亚应不是O系的起源地。
O系的起源与早期扩散
O*高频的五个族群高栏、白仡佬、杞黎、普标和南部壮族分布的中心大略在广西。结合大量的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海南黎族是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特别是和骆越的关系尤为密切,作为海南黎族支系之一的杞黎的远古祖先也应来自广西。广西隆安县隶属省会南宁市,祟左市东与南宁市为邻,结合隆安昙娅怀洞遗址稻属遗存的考古证据和高栏族与北部壮族的语言亲缘关系,推测O系具体的起源地大抵不会超出隆安县、崇左市至南宁市区三地所在的范围。O系史前时代从南往北迁,历史时期的主流则是从北往南迁,O系在我国两万年内的迁徙应做如是观。
参考文献:① 李辉、文波等,《Paternal genetic affinity between western Austronesians and Daic Populations》,BMC Evolutionary Bi010gy,2008年5月 ;② 莫俊卿,《越南的高栏族》,东南亚纵横,1985年第03期;③ 陈晶,《从父系遗传结构分析壮族的起源与分类》,现代人类学通讯,2007年第一期;③ 吴盛枝《越南高栏民歌与壮族文化的传认同》,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2月;④ Jean A. Trejaut等《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Thao people of Taiwan using Y-chromosome,mitochondrial DNA and HLA gene systems》,BMC Evolutionary Biology,2019年12月;⑤ 石宏、董永利、文波等,(Y-Chromosome Evidence of Southern Origin of the East Asian-Specific Haplogroup 03-M122》,Am J Hum Genet,2005年7月。
(评:早期广西O*有较高比例,但欠缺O1与O3,所以,O系往下游分化O1、O2、O3,位置应该还要往东移,大概率在粤桂交界的贺江流域,讲标人O3*高频,达50%以上,早期O3从贺江上游迁湘南、湘西发展,而O1主体大陆支往东迁粤北、江西,再迁浙江,M110、CTS3085沿海支在冰期低海平面时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