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期大约2万年前,O1a在粤北及江西、O3在贺江流域及湘南讲古南岛语。“古汉语的词跟藏缅语、南岛语的关系最密切”“早期的汉语只是偏隅于一方带有南岛语底层的藏缅语”(吴安其)。1.5~1.2万年前O3-N6、O1a-M110、O1a-CTS3085把古南岛语带到台湾;1.5~1万年前O1a-P203从江西迁华东,后来演变出侗台语;约7千年前O1a-B388等漂渡台湾,带去早期侗台语与古南岛语混合形成南岛语。O3系迁徙湘南湘西演变出古彝语,向长江中上游迁徙形成彝缅语,迁徙河南后再向西,与古狄语混合形成古华夏语,向东与古东夷语混合形成东夷语。O2在广西讲南亚语,约1万年前迁徙中南半岛形成孟高棉南亚语,8~7千年前桂北的O2-M95与O3-M7迁湘西、鄂西,在古彝语的影响下形成苗瑶语系,“苗瑶语有南亚语底层”。大约4千年前华东的侗台语向南传播,岭南原先讲古南岛语的苍梧越、南越以及讲南亚语的骆越被侗台语同化。藏语与汉语的共有语素来自古彝语及古狄语。不能排除古东夷语及侗台语含有由C3*南迁带来的阿尔泰语元素。 |
末次盛冰期结束(1.47万年前)后,yN族系从云南沿藏彝走廊迁往关中地区,然后从西往东、往北遍布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形成细石器狩猎采摘文化。进入冰后期全新世早期,yO3人群沿湘西-鄂西-豫西山前地带迁往北方,在北方形成早期陶罐农耕文化。山东博山父系是 N1,母系是源出 yO系(非yN系)的 B4,揭示了两大族群的碰撞与融合。yO3人群与 yN人群之间存在着一个陶罐农耕人群北进扩张、细石器狩猎采摘族群退缩的过程,yN人群向北退缩至燕北及内蒙中南,向东退入山东半岛,导致新石器早中期这些地区 yN检出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