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
大陆漂移动力学公式与原理,大陆漂移既是地球自转变化的原因也是自转变化的结果 长江中游地区除荆蛮族群外应该还有一大族系,并参与了河南早夏的形成
大洋岩石圈地幔,软流圈,板块俯冲带,贝尼奥夫带,幔汁流体挥发份,幔源油气新型关系广东土著溯源:西樵山文化人群的主体很可能是F5下游的CTS1642(Y7080)
俯冲带幔源流体挥发份在油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新石器早期,曾存在一个yO3陶罐农耕人群北进,北方yN细石器采猎族群退缩的过程
地幔对流驮载大陆漂移机制百年挂科还有没有得救?从中原出现的良渚玉文化等因素分析F492支系的年代与源头
日本地震无法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与和达清夫错误判断震源带性质有关从古DNA说西辽河地区的古族群更替
沉船冒泡原理--地球热点岛链的形成可能与忒伊亚残留核有关中国东部新石器时代玉文化的源头及早期传播主力可能是东北的C3*族群
用人脑"AI"出来的宇宙模型,可能是最具自洽性的宇宙模型 关于汉藏同源,父系同源比例只有13-15%,汉藏同源主要体现在母系
岩土工程:几种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高山族祖先yF706和mtE1在1.4-1.3万年前末次主冰期低海平面时迁徙台湾
历史钩沉,唐大中五年(851)状元是莫宣卿还是李郜?说说万年中华文明的可信性
    在灵长动物中如果没有约束,人类可能是一种最残忍的物种,几千年来北亚的C3c类胡人只要遭遇寒冷气候期就会南下北方杀人掠抢,甚至让中国朝代变更。但沿海岸南下的一支C3*却文明得多,通过玉文化交流融入到东部人群当中。中国东部新石器时代玉文化的源头及早期传播主力可能是东北的C3*族群:最早的玉文化见于黑龙江饶河县的小南山遗址年代9135~8595aB.P,其次为辽西的兴隆洼文化,年代8200~7400aB.P,其它先后有俄罗斯远东海滨鬼门洞遗址(7000~6500aB.P)、浙江河姆渡-马家浜遗址(7000~6000aB.P)、日本西海岸桑野遗址(6500aB.P)、安徽凌家滩遗址(6400~5300aB.P)、上海崧泽文化中晚期(5500~4900aB.P)、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5500~4500aB.P)、浙江良渚文化(5300~4200aB.P)、粤北石峡文化(4500~4000aB.P)等。年代大致呈北早南晚、沿海早于内陆之趋势。多为软玉,硬度6~6.5,以采用砂绳切割技术为主。据赵荦,辽河流域的玉器材质多为岫岩玉,可分两类,老玉籽料属透闪石,碧玉属蛇纹石类矿石;长江流域的玉器大多采用透闪石-阳起石系玉料制成。饶河小南山、俄罗斯鬼门洞、日本桑野文化主要依存于采集与渔猎,兴隆洼文化已出现人工栽培小米旱作农业,而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则以农耕经济为主。推测东部玉文化的始创者及早期传播主力为C3*,主要依据有:①.小南山遗址位于东北黑龙江,为渔猎采集族群,年代早至9000年前,而冰后期沿东海岸北迁的O1a-CTS3085、O2b-SRY465、O3-N6等难以到达这么北,从内陆北迁的O3如F444+F46等更难到达;②.红山牛河梁父系测得N占大头,另外还有O与C(据李红杰),但更早的兴隆洼人群的主体不一定是N,而可能是O系(包括从燕南北迁的O3-F46,沿海岸北迁的O1a-CTS3085、O2b-SRY465、O3-N6等)及东北的原住民C3*,东北早期的玉文化的传播者应不会是yN系;③.华东最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及马家浜文化中出现玉器,稍晚在凌家滩、崧泽、大汶口文化中有玉器,再晚玉器大量出现于良渚文化,这在暗示,玉文化是沿着海岸海路直接传至南方,然后再从沿海传入内陆;④.由于玉文化的普遍性及在族群中的权威性,传播玉文化的人群应得以繁衍扩散,而不会是人群中低频的孤独派(不是低频的单倍群);⑤.台湾原住民C3*、C*罕有,台湾新石器时代中期未出现玉器,而与大陆关系密切的是有段石锛,台湾渡海移民B388祖先等最早在七八千年前应已从大陆沿海分出,B388年代与大坌坑文化相应,可判断,传播玉文化的肯定不是诸如台湾原住民中的那些大陆少见的单倍群N6、M110、CTS3085、B388、F168*等;⑥.在石宏等的论文数据中,C3*在东部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的汉族中有较高比例(10~15%),而南方其他汉族只有3~10%;⑦.C3*最早期就是沿着海边迁徙的渔猎族群,他们的漂渡能力非同一般,像内陆的O3-M134等旱鸭子难以企及;⑧.沿海岸海路直达有例子:福建南山遗址及台湾大坌坑文化晚期发现稻、粟及东北起源的小米遗存,稻粟黍混作农业及石板棺葬制在四五千年前传入台湾,这些可能沿海岸海路直接来自于山东半岛;东夷人迁闽粤沿海形成浮滨文化并成为闽语人群的祖先。综上推测:主要由源自东北的C3*人群,最早在七千年前,通过海岸海路把玉文化南传至东部沿海,形成河姆渡、凌家滩、良渚等系列玉文化,相应在华东人群中出现较高比例的C3*;玉文化沿长江内迁,大溪文化出土有玉器,部分彝族、土家族、侗族等有较高比例的C3*
    由于兴隆洼文化是玉文化南传的桥头堡,有必要再判析兴隆洼文化及人群的族属①.兴隆洼-红山文化的猪首碎石龙、玉猪龙等图腾崇拜因素应源自岭南的原始封豨部落,源头是O系,因O3沿湘豫中线北迁,路途遥远曲折,因此,猪图腾的传播很有可能是由沿海岸北迁的O1a、O2b或N6径直完成的;②.沿海岸迁徙人群包括O1a-CTS3085、O2b、N6以及C3*等不能形成农耕业,西北yN采猎族群也不能形成农耕业,因此,兴隆洼的旱耕业应源自从燕南北迁的O3系统如F46等;③.兴隆洼的居室葬俗亦见于粤西遂溪的鲤鱼墩遗址,考虑到鲤鱼墩遗址有广西O2系统常见的屈肢葬,判断兴隆洼的居室葬与O2b有关;④.兴隆洼文化中的玉文化应源自东北的C3*渔猎族群,像玉猪龙等代表着O系人已将玉文化融入到部落图腾当中;⑤.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岸区的O1a-M119与O3-M134可能与兴隆洼人群有关,在兴隆洼人群与东北C3*人群的交流中流向了贝加尔湖地区。
    关于中原玉器赵荦,黄河流域的玉器,绿松石材质占重要地位,贾湖遗址出土有50~60件距今8285~7450年前的绿松石制品,中原玉器有别于辽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从玉器的材质、形制、功能及最早年代看,应是独立起源的,受东北玉文化影响小。
(mrbosh.2018年2月22日)

C3*人群带着玉文化沿海岸南下可让东越古南岛语混入阿尔泰语元素形成侗台语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