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南半岛及云南之间的父系基因流关系

地学演绎 莫如波 2010.11.28

  有一种说法,说“绝大多数东亚的Y染色体世系来源于东南亚”,以下七点是对该论点的质疑,同时,“封开是东亚黄种人O系的分化中心”也正好到了结题的时候了。

  一、D进入东亚最早(5万多年前),早期聚居于云南一带,N大约2万年前在云南从ON-M214中诞生,但中南半岛及南岛的D、N都稀少,此说明旧石器晚期及中石器时代都不存在从云南向中南半岛方向的迁徙,期间由于滇缅、滇老之间大山的阻隔,他们未能向中南半岛迈进半步。

  二、岭南中石器及新石器出现的年代都比中南半岛早,文化类同,也流行屈肢葬,云南欠缺中石器,新石器出现甚晚(四五千年前),此说明中南半岛中石器文化的源头可能在岭南,但不存在中石器文化从中南半岛及岭南向云南方向的传播,从中南半岛向云南方向的迁徙路线应不存在。

  三、广西人群较高频率的O*大部分是O2*-P31,O2*-P31在中南半岛较少,在南岛罕见,也未见于印度的蒙达人群,O2-P31及O2a-M95的诞生地应在岭南,然后再流向中南半岛。既然中南半岛最古老土著(孟高棉族群)当中最古老的成分O2a-M95都源自岭南,较年轻的O1a(O1a1-P203*)、O3(O3a3c1-M117、O3a3b-M7)更应源自岭南。

  四、根据蔡晓云博士论文数据,孟高棉族群的O1a比例仅为5/689(0.7%),中南半岛侗台族群(泰老民族)的O1a比例为17/365(4.65%),中国侗台族群的O1a比例为144/680(21.1%)。孟高棉是中南半岛最古老族群,O1a甚零星,显然不是O1a的源头所在,再结合李冬娜等的O1a网络结构图,台湾原住民更接近网络的中心,认为O1a的源头应在西江北岸广东肇庆一带。按比例估算,是26.6%的中国侗台人群(包括O1、O2、O3)在文化上同化了73.4%的孟高棉土著,形成了中南半岛侗台族群-泰老民族。

  根据扬越荆楚人南进挤压岭南的年代判断,岭南侗台人群南迁中南半岛应发生在战国中晚期,范宏贵从语言学角度比较分析认为,民族大迁徙的年代发生在公元前八世纪至前二世纪(1989)。早期的泰老民族可能居于中南半岛东北部沿海,秦汉时因秦瓯大战及瓯骆的南迁挤压才迁徙中南半岛南部及内陆。

  五、同样见蔡晓云的数据,O3a3b-M7在孟高棉族群、泰老民族及荆蛮族群(苗瑶族)有较高频率,可算是他们的特征单倍群,而在李辉、文波等的数据中,华南侗台人群987个样本仅出现1例O3a3b-M7,非常罕见。此说明华南侗台人群当中的O3系统不可能源自中南半岛的孟高棉族群,也不可能源自长江中游的荆蛮族群,而是岭南原住民或来自北方汉族;同时可判断,长江中游的荆蛮族群迁入岭南、迁往西南,与华南侗台人群杂处应是晚近期的事,两大族群还来不及发生融合,最早的大概不早于新石器晚期,而苗瑶族从湘地迁出则可能只有1500年的历史

  六、台湾原住民当中既有O3a3-P201*也有O2a1-M88,南岛的O3a3-P201*源自四五千年前的台湾(据Karafet),而旧石器晚期的南岛既无O3a3-P201*也无O2a1-M88,此说明O3a3-P201*及O2a1-M88在盛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前来得及过台湾却来不及经中南半岛迁徙南岛,O3a3-P201*及O2a1-M88的起源地不可能在中南半岛而应在岭南。

  七、印度蒙达人群O2a-M95高频,其共祖年龄约1.5万年(据baiyueren;另据2010年文献,印度南亚语族O2a的共祖年龄为17~28ka),但既未见O2a1-M88,也未出现O3(如O3a3c1-M117、O3a3b-M7等),再结合盛冰期结束的年代,判断孟高棉族群当中的O2a1-M88、O3a3c1-M117及O3a3b-M7进入中南半岛的年代应在万余年前,与中石器时代相当。

  相关图件:O系分支迁徒路线及年代图;相关数据:蔡晓云李辉,文波natsuya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