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恰到好处的"水球" :原始星系尘屑含有冰及矿物结构水,行星形成过程释放出巨量的水蒸气。金星由于日光强照,水早被蒸发入太空;火星由于引力小,大气层无法留住更多的水分子;只有初始的地球形成了"水球"。假如没有39.5亿年前的大轰炸,过多的水将覆没陆地,温室气体富集,空气酷热,海水滚烫;假如那次大轰炸来得再猛烈些,将有更多的海水被炸入太空,海洋所剩变小,天地冰冷异常,陆地为冰雪覆盖,海洋将被冻结成一块不大的冰海。(06.4.7) | 米兰科维奇轨道参数变化与气候变动:地表反射率,冰川>沙漠>一般陆地>海洋,日光照射地表,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假如反射率高的陆地都分布于日光直射的赤道附近,将有更多的光照能量被反射回太空,地球气温下降,进入冰期;如果日光直射的赤道附近多为海洋,将有更多的光照能量被吸收,气候变暖,进入间冰期。地史上,陆块漂移得很慢,对陆地日光入射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球自转轴倾角等轨道参数上,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则成为气候冷暖变化的主因,如图1、图2、图3。(06.4.5) |
39.5亿年前的大轰击,未必能把原始海洋全炸入太空:轰击爆炸,海水多被气化,不能象岩石那样只要获得了足够的动能就可飞离地球;多数认为,太古宙日发光度较现今弱,气温气压比现今高得多,这说明当时海洋面积要比现在大。地史上,影响气温的决定性因素是海陆面积的比例,是地球表面反射率及热容量的大小,CO2仅起着某种"杠杆"或"反馈"作用,CO2既是气温变化的因也是气温变化的果。只要洋盆容积增大,陆地面积变大,大气就会降温,反之,早期地球气温气压高,就可说明当时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也就是说,38~25亿年前不存在海洋面积的逐渐增大过程,相反,期间气温的逐渐降低所反映的是陆地面积在不断地扩大;海水体积在地球刚形成时就已颇具规模,而后来由于岩浆喷发所形成的海水增量并不很多。(06.4.4) | 对最早5、6亿年地球的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原始地球是个冷的均质球体,后内部升温熔融并导致圈层分化,约到了39亿年前以后才出现地磁场;原始大气氢含量较原先估计的要高,大气层温度不是很高,锆石的发现说明早期已存在水体甚至是海洋。另一种则认为,块体碰撞使原始地球成为一个熔融球体,在最早的2~3千万年地幔已发生过快速分化,最早期的地表及大气层是个异常酷热的炼狱,尚不存在地表水。本人曾这样认为,早期地球的排气作用比岩石圈的分异作用容易得多,相对于成陆(壳)来说,释放水蒸气的成海(洋)过程则要快得多,再加上早期地球表面积比现今小,推测早期地球表面绝大部分为海洋,陆地面积较小,见文>>。(06.4.3) |
美国中东反恐,意在恐吓和骚扰西水北调工程的计划与实施。如果有一天中国国力强大了,决定拿出1万亿元来搞西水北调,每年调水2000亿方入西北及黄河流域,美国人会惊恐万状、眼睛发绿,日本人则会想方设法归顺于我朝以便共同享有这片再造的国土。西北是中国的大后院,沙漠化日益加剧,西水北调成为上天赐给这片国土的一根救命稻草;西水北调将成为转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大决战,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绿化大后院是中华民族强盛的象征。(06.3.25) | 最原始的地球: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约在130亿年前银河系形成;45.67亿年前,一场超新星爆发,冲击波致使残余气体凝聚成团块,形成太阳、行星及卫星等。约在1000万年内,原始地球已聚集了目前质量的64%>>,45.27亿年前小行星撞击,月球形成>>,地球获高速自转,地月系形成。小行星及块体的碰撞使原始地壳处于半熔化状态,后地壳降温,气温下降,44.5~40亿年前大气压及气温甚高,有地表水存在并形成水成岩>>;地球内部由于撞击积热、收缩放热以及放射性衰变释热,岩石熔融分异导致圈层分化,地壳、地幔、地核形成,在39亿年前以后出现地磁场。约在39.5亿年前,地球曾经历过一个小天体轰击期,早期的大气圈、水圈有可能被轰击进入太空,并可能引发过剧烈的基性岩浆喷溢,玄武岩甚至将原始地壳吞噬。38~25亿年前为强烈的岩浆作用和火山喷发期,为海洋形成和陆壳生长期,约在36亿年前出现藻类,25亿年前海水体积已颇具规模。 未知数:最初的5、6亿年,圈层分化是继承于内部物质的半熔状态?还是发展于均匀冷质的逐步升温过程?(06.3.23) 图:十亿年来地质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 图:自转快慢、地壳运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
|
某国论坛:美帝国主义真不愧是个伟大的麻烦缔造者。不是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越光速吗?初始宇宙又怎么可以在不到万亿分之一秒从显微大小暴胀到天文尺寸?!以至叫人找不着北。 :有话说:搞地质都得有依据。难道联合大陆在中生代因极向漂移裂解,在赤道附近裂开个新特提斯洋不是事实吗?进入新生代,印度、澳洲、东亚、非洲等大陆都是向赤道方向漂移的,南北美洲也因相互靠拢而致使巴拿马海道在几百万年前关闭,难道这些不是事实吗?反之,你有证据证明2.5亿年前每年可有390天而不是375天吗?如图>>(06.3.19) |
《自然》杂志:日本科学家对"阿波罗登月计划"采集到的月壤进行分析,发现14N/15N与太阳风中的比例差别很大,从而断定这些元素还有其他来源。推测月球上的氮可能来自尚未出现磁场的地球:带有能量的粒子被抛向大气,一些带电氮离子进入太空,其中一些在落在月球上。通过一些计算,他们推断在39亿年前,地球磁场要么尚未出现,要么非常微弱,源于文>>。(05.8.5) | Y染色体突变前已人山人海-可能是突变年龄出错:从M134突变出M117发生在5~6ka.BP,也就是说,带M117的汉人共同祖先那时刚从娘胎里出世。但据考古,8ka.BP的河北磁山遗址粟储藏竟有10万斤,可见人口之众并非还单打独斗;6ka.BP华夏王朝初现,炎黄帝集团与两昊之间的战场正人山人海。长江下游在12ka.BP出现了栽培稻,9~8ka.BP已形成稻作农业,而所算带M119的越人晚至8ka.BP才在江浙出世。相关图>>、文>> (05.8.24) |
最早期地球大气中氢含量较高,大气逃逸层温度或仅为300摄氏度>>;月球可能含有早期从地球带去的同位素氮,推断39亿年前地球磁场很微弱>>。由此可进一步推断:早期高速旋转的地球是一个冷质"硬心汉"(没有液态地核),后因逐渐熔融而导致圈层分化,约在36亿年前才转变为一个能孕育生命的"温柔女郎"。(05.8.7) |
古人不同于植物要原地生根,而是过着渔猎采摘无定居式生活,气候转冷了,天寒地冻,他们不可能还呆在高纬地区等死。随着气候的冷暖交替,南来北往的迁徙应相当频繁与迅速,古人体能好,说不定百年内也能在南北跑上数个来回。冰期高纬度古人类的消失,可能是南迁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被冻死。(05.8.19) |
23亿年前海洋环境发生了转折:蓝藻的极大繁盛使海洋快速富氧,大气氧气含量的升高导致高效温室气体甲烷含量骤降(CH4和O2不稳定结合,长期反应形成CO2和H2O),持续数千万年地球曾变成了"大雪球";从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的转变使海洋进入了"成铁时期"(源于文>>)。但不明更早期的大气为何会富含甲烷?(05.8.3) | 美洲土著可能有多群,其来源应有三:最早可能是由澳洲沿盛冰期古海岸直北上,过白令海峡,约在1.4万年前进入北美;其二约在1.2万年前来自于中亚→俄远东;其三在1万多年前来自于辽西河流域的澳泰语系。不过,澳泰语系与古海岸支可能属同一支系。图>> (05.10.4) |
造林会增加地下水份的蒸发,树虽可防风,但一棵树就如一部抽水机;草能固沙及固土生壤,草根松土及阻挡水流可增强降水的入渗,草丛产生凝结水也能产生回偿补给。所以,干旱地区宜种草。(05.8.2) |
碳能源仅可再用75年(油气)~200年(煤),还能熟视无睹吗?原始社会快到了,你家的小车千万别开出太远,否则有被冻僵在半途的可能。古代战争克敌法之一是往水源里投毒,污染水源实为自掘坟墓,你若把长远的赌注投在无水循环的地方,也属犯傻。(05.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