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
Fig.4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注:M=Mg/(Mg+Fe2+)分子数比;N-MORB的数据引自文献[1983,Schilling
J G et al]
3 讨论
海南岛石炭纪火山岩发现于七十年代后期[1977,袁奎荣等],前人对其有一定研究,其中夏邦栋等通过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的存在[1991b,夏邦栋等],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论证了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的发育[1991a,夏邦栋等]。Fang等进一步对上述火山岩进行了元素和Nd同位素的深入研究,指出了它们对于裂谷作用的重要构造意义[1992,Fang
Z et al]。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集中于海南岛西部,而对岛的东部未有报道。本文所研究的晨星玄武岩,出露于海南岛东部的石炭系地层中,层位上与海南岛西部兰洋、军营等地的火山岩相当。因此,尽管没有它们形成的准确、可信的同位素年龄的对比,但根据生物地层所限定的时代,可以将晨星玄武岩与该岛西部石炭纪火山岩统一起来研究它们的构造含义。
晨星玄武岩的前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与现代N-MORB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两者无论是主量元素还是稀土元素均很接近,因此它是N-MORB型岩石,其岩浆来源于亏损型地幔。与晨星玄武岩LREE高度亏损特征相一致的玄武岩,在海南岛西部的军营也有发现,其εNd(t)值为6.82,岩浆同样是来源于亏损地幔[1992,Fang
Z et al]。对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各种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LREE亏损的N-MORB可以出现于成熟的大洋中脊、弧后盆地等构造环境[1989,Wilson
M],这两种构造环境具有相似的扩张背景。鉴于海南岛石炭纪火山岩除有上述LREE高度亏损的N-MORB型玄武岩外,尚发育有LREE相对富集的玄武岩和流纹岩,构成大陆裂谷的双峰式火山岩[1991b,夏邦栋等]。因此,海南岛LREE高度亏损的玄武岩很可能是晚古生代大陆裂谷发育到出现洋壳阶段的产物,标志了海南岛晚古生代古洋盆存在的可能。考虑到军营、晨星现在的空间位置,可以推测海南岛晚古生代古洋盆有一定的规模。如果上述结论确实,则表明海南岛发育与古特提斯同时的古洋盆,该认识将对海南岛的成因及其与华南地质关系的研究具一定意义。
野外工作始终得到海南屯昌晨星农场的大力支持,李献华研究员对玄武岩时代的认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八五”黄金攻关课题资助,参加野外和部分室内工作的还有:侯威、杨心宜、胡惠东、梁新权、佘仁富、钟建华等.
作者简介:唐红峰(1963-),男,博士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专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参考文献:
1977 袁奎荣,梁金城,李公时,等.海南岛西部地槽的发现及其对找铁矿的意义[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3):13~45.
1983 Schilling J G,Zajac M,Evans R et al.Petrologic and geochemical variations along the
Mid-Atlantic Ridgefrom 29°N to 73°N[J].Am.J.Sci.,283:510~584.
1989 Wilson M.Igneouse petrogenesis:a global tectonic approach[M].London:Unwin Hyman.
1991a 夏邦栋,施光宇,方中,等.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作用[J].地质学报,65(2):103~115.
1991b 夏邦栋,于津海,方中,等.海南岛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板块构造背景[J].岩石学报,7(1):54~62.
1992 Fang Z,Zhao J X,McCulloch M T.Geochemical and Nd isotopic study of Palaeozoic
bimodal volcanics in Hainan Island,South China—Implications for rifting tectonics and
mantle reservoirs[J].Lithos,29:127~139.
1993 卢功一,徐鹏彪,冯振兴,等.海南岛南渡江中游一带浅变质岩系的划分及时代归属[J].地层学杂志,17(2):100~107.
收稿日期:1999-03-29;改回日期:199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