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1999年 第18卷 第2期 Vol.18 No.2 1999

云开隆起区花岗质岩石同位素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彭松柏 张业明

(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443003)

  云开地区广泛出露以花岗质岩石为主体的变质杂岩,其周缘为浅变质的新元古代云开群所环绕,彼此间呈断层接触。花岗质岩石普遍遭受韧性流变改造,形成麻状、眼球状和条带状等有序变形组构,长期以来,对这套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时代存在不同的看法,从而制约了对云开地区乃至华南构造演化历史的科学认识。笔者报道了云开核部信宜—高州一带花岗质岩石全岩SM-Nd和Rb-Sr法以及其中结晶的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U-Th-Pb电子探针定年法的测定结果,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1 Sm-Nd和Rb-Sr法定年 用于定年的Sm-Nd和Rb-Sr同位素样品采自东镇、长坡等地,目前通过广东1∶5区调将其确定为花岗岩,具典型的岩浆岩特征。所有样品均显示一致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V字型曲线。测试工作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同位素测试中心MAT-261质谱仪上进行。6个花岗岩全岩(D54-1,D23-5,D41-2,D36-5,D11-5,D57-1)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1 414±68)Ma(95%置信度),It(Nd)=0.510 921±0.000 058(95%置信度),Σt(Nd)=2.1,MSWD=1.61;7个花岗岩样品(D23-4,D23-5,D54-7,D42-1,D62-1,D58-4,D59-1)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90±36)Ma(MSWD=5.38)。显然,(1 414±68)Ma代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而给出(490±36)Ma则代表了加里东期强烈塑性流变而使Rb-Sr体系发生重调和再平衡的时间。
  
2 U-Th-Pb电子探针定年 样品测试工作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D23-5,D38-4B,D19-1中的岩浆结晶锆石[自核部向边部,UO2+ThO2含量增加,w(Zr)/w(Hf)比值减小],分别获得(1 311±94)Ma和(1 311±98)Ma的CHIME年龄;D19-1A中的岩浆结晶独居石和D54-4Y中的变质独居石,分别得到(1 524±270)Ma和(381±27)Ma的CHIME年龄;D38-4中的岩浆结晶磷钇矿获得(1 284±162)Ma的CHIME年龄。这些年龄数据也证实了花岗岩形成于中元古宙(1 300~1 500 Ma),并经历了加里东期变形变质再造。
  中元古宙(1 300~1 500 Ma)是华南重要的板块—俯冲造山期,这与1 100~1 300 Ma全球范围内的格林威尔带形成时间基本一致。这表明云开地区是罗迪尼亚超大陆最终形成的重要结合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