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初步揭示三叠纪期"生物大灭绝"之谜
news.dayoo.com   2004年02月03日 09:2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表明,三叠纪早期生物大灭绝与后来恐龙消亡一样,都是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距今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毁灭:当时百分之九十的动物、海洋生物和植物从地球上消失了。

  在人们对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生物大灭绝”的说法不够信服的时候,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卢安·贝克尔在地球上的三叠纪岩层中找到了俗称“巴克球”的“碳六十”物质的痕迹,而这种物质通常只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宇宙之中。

  研究人员把地球岩层中发现的“巴克球”与彗星和陨石中的“碳六十”物质进行对比,成分完全一致。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地球上寻找最后的证据,即在2.5亿年前形成的足够大的陨石坑,专家估计应当有一颗直径10公里左右的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当时的“生物大灭绝”。但也正是这次生物的灭顶之灾,促成了两亿年前恐龙时代的到来,而如果恐龙没有在6500万年前的又一次“生物大灭绝”中消失,很可能就不会有人类主宰地球时代的到来。

地球生物2.5亿年前大灭绝被证实   
《新华社》2000年07月21日 - 13:17  

新华网-科技新闻    新华网南京7月21日专电(记者徐机玲)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金玉玕研究员等人经科学研究证实,2.5亿年前发生的地球生物大绝灭,不是以往认识的逐渐消亡或分期绝灭,而是一次突然爆发的灾难性事件。今天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的研究论文。专家们认为,这一重大发现对破解生物大绝灭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自6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曾发生6次重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2.5亿年前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生物大绝灭,约有一半的海洋生物种类、三分之一的陆生生物种类在这次大绝灭中消亡(其它各次绝灭的生物种类均不及六分之一),生态系统也彻底更新,出现了延绵至现代的新生物门类,地球生物演化由此产生重大转折。  

    深入探索生物大绝灭的过程、原因及其在生物演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是国际地质古生物学界的前沿课题。我国近年也将《重大地史时期的生物起源、辐射、绝灭和复苏》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参与这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金玉玕、王玥、王伟、尚庆华、曹长群等科研人员与美国史密森博物研究院艾尔温(D.H.ERWIN)博士合作,率先在古生代与中生代生物大绝灭的模式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由于地层化石记录的缺乏,2.5亿年前生物大绝灭的原因曾被认为是长期海平面下降引起持续性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加速消亡。70至80年代,中国华南地区连续发现记录这一特大生物绝灭过程的地层,一些中外专家根据对这些地层化石的观察分析经验,提出了2至3次分期绝灭的观点。近几年,金玉玕等科研人员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生代与中生代分界的国际标准地层——浙江省长兴县媒山剖面丰富的古生物资料进行严密的科学研究分析,首次提出2.5亿年前的生物大绝灭是一次爆发性的灾难事件。  

    金玉玕说,他们采用定量古生物分析、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新方法,对媒山地层中333个生物化石种每次出现的位置进行测算、分析和检验,结果发现这些生物化石种最后出现的位置绝大多数落在同一个时间带内的地层中。在这些地层中,还发现反映生物绝灭标志的碳同位素比值呈现一次性骤降;而岩层中因火山喷发或陨石撞击产生的微球粒却比其它地层增长上百倍。
经测定媒山地层的地质年龄为2.5亿年,此时正是体积为150万立方公里以上的西伯利亚火山大喷发时期。专家分析,发生在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生物大绝灭,很可能是受超大规模火山喷发、地外物体撞击等突发性因素的驱动,这与6500万年前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的恐龙绝灭事件有很多相似之处。  

    金玉玕认为,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适应环境的生存竞争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比自然环境大的多,然而对古生代与中生代生物大绝灭的研究则表明,灾难性环境变化是促使生物大绝灭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再一次证实,生物演化是在渐变与突变交错进行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