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屋脊继续长高 世界著名的“年轻大陆”青藏高原目前仍在“长高”,而且“成长”周期缩短,速度加快。这是参加国家“八五”攀登计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的地质学家们获得的又一项重要发现。 参加“攀登计划”项目的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的学者们,从青藏高原740万年至1万年间抬升速率和高度的研究中证实,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仍在加快长高,并具有如下一些特征:在距今740万年到500万年时,这座陆地抬升100米,需要200多万年时间;到距今78万年到59万年时,抬升300米则只需20万年时间;距今5万年到1.8万年时,抬升300米,仅用3.5万年时间。与历史上强烈抬升的12万年至5万年间的抬升高度比较,增高500米用7万多年时间,按年平均值算,仍慢于1.8万年后的抬升速度,周期在明显缩短。 从抬升速度的实测数据也证实了这点。78万年前,青藏高原年平均抬升速率均在1.3毫米之下;而到20万年时,这个速率已增大到4.8毫米;此后距今15万年时,年平均抬升速率已到5.6毫米;12万年时,为6.1毫米;5万年时,升到7.9毫米;1.8万年以来,年均抬升速率已高达9.2毫米.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也发现,青藏高原长高的趋势以山脉表现最为突出。他们通过精密水淮复测资料分析结果探明,青藏高原西北部目前处于强烈隆升期,昆仑山北坡年平均抬升8毫米,喜玛拉雅山脉表现不凡,年平均抬升10毫米,尤以珠穆朗玛峰为最,年平均上升达30毫米。 对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两个主要断层勘测发现青藏高原除抬升运动外,还具有走滑的运动特征:两大山脉的断层近一万年来,水平和垂直位移速度分别在年均10~20毫米和2~5毫米之间,水平运动以右行走滑为主,垂直运动以左行滑动为特征。 对青藏高原的产生和造成抬升的机理,科学界目前集中在几种假设模式:印度次大陆下冲到欧亚大陆后形成的双层地壳模式;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陆内形变模式;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塔里木盆地板块向南俯冲,南北夹而使高原两侧构造变形的陆内俯冲模型等等。这些模式的的验证目前仍在进行。 科学家们还特别指出,尽管青藏高原不断增高的势头不减,但运动变动幅度在毫米范围内的,人类不会感觉到,同时了不会影响高原地区人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申尊敬.中国科学报.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