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地球是个大气球   

    我们脚下的地球是硬的还是软的?是刚体还是流体?最近,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地幔流体与软流层(体)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地幔中岩浆作用的发生不是单纯的热流或硅酸盐固体热传导,更非水溶液造成的,而是由气体引起、通过一种新的反应(气--岩反应)形成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更新。

    过去传统的看法一直认为地球内部即使有气也只是大气,地球内部压力很大,严实无缝,不可能有孔隙充气。此项研究成果确认地球的气体从外向里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现在的认识是:地球至少有5个气球,最外是早已熟知的大气圈(气圈I);地下上地壳(大约6公里深以上)为不连续的气圈(气圈II),包括石油、天然气、煤成气、冻土带与海底水合天然气以及地下水中溶解气;再向下到中地壳,世界各地有不连续的地震低束带,实际上是充气带(气圈III);再深到上地幔软流层(或体),研究证明此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气体的充气带(气圈IV);再向下到了地核的外核为液态铁,在极高压力下溶解大量的氢气(气圈V)。所以,应当把地球看成一个充气的球。这种气体主要是H2、CH4、NH3之类,只是到浅部由于氧化才产生H2O、CO2、N2,上升到地表通过生作用才出现O2等。

    上述研究成果给人们打开采了一个新天地。可以设想,今后可以通过10公里到35公里超深钻技术给地球放放气。

    首先可以放出大量氢和烷。这是很理想、价值很高的化工原料和新的高效干净能源。若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无可限量。我国大陆正处于三大板块挤撞中间,地壳运动极为活跃,深部气储之巨是现在开发的油气、煤气无法比拟的。

    其次,给地球放气有可能防止、减轻或推迟地震灾难的发生。因为通过放气来影响深部热流、岩石体积膨胀和破裂以及局部熔融等致震因素,来控制因素地震的发生和震极大小,是值得通过实施深钻来加以探索的。

    总之,人们凭借先进理论和相应的技术来人为地影响和控制自然,为自己造福的可能性肯定会越来越大。(中国科学报 俊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