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峡蓄水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蓄积水能送光明 作为世界上发电能力最大的工程,三峡发电要靠大坝抬高水位,积蓄巨大的水能来完成。只有蓄水,才能发电。三峡大坝挡水前,坝前水位一般在海拔70米高程以下。大坝下闸将水位升至135
米高程,使坝前水位抬高了65米,三峡水库形成120
多亿立方米库容,可以满足投产机组发电需要。按照三峡工程建设计划,今年8月和10月,三峡共 航运条件大改善 三峡蓄水的另一个最直接的效益,就是为三峡永久船闸通航提供可能,并极大地改善长江航运条件。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闸,三峡双线5级船闸上下游落差达113 米。只有蓄水,船闸才能通航。因此,在三峡水库蓄水到135 米高程的第二天,三峡船闸将开始试通航。三峡船闸单向年通过能力达5000 万吨,可以行驶万吨级船队。船闸通航将结束三峡坝址碍航、断航的历史。 削洪峰可解荆江之危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三峡工程的第一位作用就是解除荆江河段洪水之患。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 年一遇。 6月15日,当三峡大坝坝前水位达到135
米高程时,雄伟、壮丽的三峡河段将初现高峡平湖的美景。 到三峡工程2009 年建成时,三峡水位将抬高到海拔175 米高程。那时,三峡水库库容将达393 亿立方米。 2.蓄水后三峡库区水面是个水平面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40周年 王维洛文摘: 实际上,只要水库中的水在流动,水库水面从坝址起沿程上溯呈回水曲线,因为水要克服阻力才能流动,只是近坝址处比降较小,越靠上游水面比降越大。当三门峡坝址处的水位为海拔360米时,渭河在西安市处的水位就必然大大高于360米。如果从西安市处的水位海拔360米出发,三门峡坝址处的水位就不可能仍然是海拔360米,而是要大大低于这个水位。要不淹西安市,坝址处的水位就要降低,三门峡水库的库容也随之减少。由于受地形限制,三门峡水库将由此失去大部份库容,就无法实现原来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目标。这是三门峡大坝工程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3.MRBOSH的看法:水库蓄水后,只要有流量当然就会有落差。 当三峡库区蓄水稳定后,进入与流出库区的平均流量与蓄水前天然河道是一样的。流量大小(Q)等于流速(V)与横截面积(S)的乘积,则 Q = V·S ;流速大小(V)与水力坡度(I)成正比,则 V = k·I ,k是与畅流条件有关的流速系数,这里认为蓄水前后是一样的;水力坡度(I)为上、下游两点的水位差(ΔH)与距离(L)之比值。则 Q = S·k·ΔH/L 。现在假设天然河道两地的水位差为ΔH天、横截面积为S天、蓄水后库面水位差为ΔH库、库横截面积为S库,由于蓄水前后流量相等,由此得 S天·k·ΔH天/L = S库·k·ΔH库/L ,则 S天·ΔH天 = S库·ΔH库 。再有,由于横截面积S等于河道水体积(M)或蓄水后库容(N)除以河段或库段的长度(L),则有:ΔH天·M = ΔH库·N ,最后得出 ΔH库 = ΔH天·M/N 。也就是库区上、下游两点之间,蓄水后的水位差是天然水位差除以库容增加的倍数。 据资料,建库前重庆至三峡段平均水力坡降是万分之二,水位落差为121米。假如蓄水后库容是蓄水前天然河道水体积的50倍(具体不清楚天然河道水体积是多少?),则蓄水后水位落差应为2.42米,当坝址水位高程为135米时,重庆的水位高程至少是137.42米而不会是135米。据三峡至重庆河段的形态和流量推测,蓄水前后库容增加的倍数可能没有那么大,或者只有10倍,那样,水位差就达到12.1米,则当坝址水位达175米高程时,重庆水位高程可达187.1米而不会还是175米。其它各段可按公式推算,可见越往下游,库容增加的倍数越多,形成的水力坡度越小,越往上游,水面坡度越陡。 (Mrbosh 2003.5.27) 4.权威专家:三峡水库"高峡平湖"水面其实不平 中新网2003年6月4日电 权威水利专家说,三峡工程蓄水后将形成“高峡平湖”,但整个水库的水面其实并不“平”。6月15日三峡工程二期蓄水结束后,大坝前水面的海拔高度是135米,而在上游的巫山约为143米,万州约为150米。记者了解到,到6月3日,长江万州段的水位已经比巫山培石的水位高出3米左右。按常理,无论长江河床的高低如何,一旦三峡成库后,水面应该是平的。但三峡水库上下游的水位何以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呢? 中国水利界泰斗、清华大学张光斗教授解释说,长江上游的水源源不断地流进库区,上下游的水面始终存在一定坡度。并且这一坡度要受水库水深的影响,水越深坡度越小,水越浅坡度越大。因此,三峡水库的水面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平的。他说,即使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坝前水位达到175米,库区水面的坡度也依然存在,只是会比现在要小一些。 “如果大坝无限高,这个坡度就会无限小,”张光斗说,“这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平湖。”长江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廖志丹进一步解释说,三峡水库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其最大特点就是水的“比降”比较大。他解释说,“比降”就是上游水位减去下游水位的差,再除以两点间的距离。比降越大,水位落差越大。“长江三峡两岸都是高山峡谷,这对江水有较大的控制作用,使这一段江水的比降比平原型水库高得多,达到千分之一点九至千分之三左右,因此高峡平湖其实不平。”廖志丹说。(来源:新华网作者:记者刘卫宏陈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