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有四个翅膀的恐龙告诉我们 鸟类最早是怎样飞翔的

根据化石绘出的有四个翅膀的恐龙,-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供03123.jpg (58828 字节)

科技日报    本报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刘莉)明天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又将是我们的科学家作主角。我国学者在鸟类飞行起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自然》上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为该期的封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周忠和博士及其同事在1月23日出版的《自然》上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尽管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得到了大量化石证据和系统学工作的支持,但是鸟类最早是如何开始飞行的却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

  由于恐龙是典型的地栖动物,因此,大多数古生物学家们相信鸟类的恐龙祖先是在地面奔跑过程中学会飞行的。2000年,徐星和同事曾经发现某些恐龙具有树栖动物的特征,鸟类的恐龙祖先可能在树栖生活当中,借助了重力,逐步通过降落、滑翔等阶段,最终掌握强大的拍打式飞行能力。新发现证实了这一假说。

  徐星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于我国辽宁的恐龙化石材料,发现鸟类的恐龙祖先长着四个翅膀,很可能具有滑翔能力,这一发现为鸟类飞行起源于树栖动物,经历了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徐星等人的这一工作被评论为是有关鸟类起源研究以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上的皮肤结构,他们确信这些恐龙具有初步的飞行能力。他们在这些恐龙身上发现了羽片不对称的飞羽,这种结构一般被认为和飞行是相关的。最为奇特的是,他们发现这些恐龙不仅前肢羽化为翼,他们的后肢也羽化为翼。也就是说,这些恐龙长着4个翅膀。这种形态还没有在任何其他脊椎动物当中发现。科学家们推测,恐龙的后肢翅膀可能是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这对于早期飞行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科技日报

我国科学家发现最古老能飞行的原始类鸟化石

  央视国际消息(整点新闻):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辽宁锦州市和北票市先后发现了两块新种初鸟类化石,经过研究,专家们认为,这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能飞行的原始类鸟化石。

  科学家普遍认为,鸟类是由小型兽角类食肉恐龙进化而来的,1860年和1861年,科学家先后在德国巴伐利亚发现了一种具备了鸟类和恐龙生理特征的动物化石,并认为它们是最早的鸟类化石,把它命名为始祖鸟。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博士发现的两块初鸟类化石,分别被命名为中华神州鸟和东方吉祥鸟,它们的躯体只有鸽子大小,专家们判定,它们生存的地质年代是早白垩纪,与德国始祖鸟处在同一进化阶段。但是,与始祖鸟相比,中华神州鸟和东方吉祥鸟身上的鸟类特征多,恐龙特征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根据它的解剖学的特征来看,它的嘴里没有牙齿而是角质喙,它的前肢和后肢的比例是前肢明显大于后肢,它的叉骨是U字型叉骨,这些都是典型的鸟类特点。

  季强博士还介绍说,从化石的骨骼特征看,中华神州鸟和东方吉祥鸟身上的鸟类特征都比始祖鸟明显,而且,它们已经有了发育较全的羽毛,这证明它们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而德国始祖鸟却只有一定的滑翔能力,这些特征说明,中华神州鸟和东方吉祥鸟有可能是鸟类的真正始祖。 (代纪玲 张先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