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现硅化木 武汉250万年前可能是热带雨林( 稿件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武汉11月15日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日前再次发现古老的硅化木,专家认为,硅化木的发现表明这一地区在250万年前可能曾是热带雨林。
这次发现的巨木古化石重达十数吨、直径1.3米,十分罕见。这堆硅化木共有5节。最粗的一节硅化木直径1.3米、长为3.3米;另一节直径1米、长度2.9米;三根稍小一点硅化木,直径也达0.9米,长度均超过3米。所有硅化木的年轮、树皮、木屑、节纹均清晰可见,整体硅化程度都非常高,用硬石都无法敲下石块。
湖北大学地理系齐国凡副教授介绍,1984年他和湖大地理系一科研组考察武汉周边地质结构,途经新洲半边山时,在路边发现一块长2.1米、直径0.5米的硅化木,这也是武汉市首次发现硅化木。后经中国林科院有关专家鉴定,这块硅化木是由远古时期的樟木演变而来,由于樟木硅化木当时在世界上属首次发现,因此这一硅化木被命名为“武汉樟形木硅化木”。随后,经过长达18年的收集,齐国凡已经收集到了300余块硅化木,目前存放在湖北大学。
据介绍,硅化木形成十分不易。武汉发现的硅化木应产生于250万年前至2000万年前。当时新洲一带为古新洲洼地,是一湖泊,四周有大别山等高山围绕,由于地壳运动,附近高山上的参天古木由泥石流“搬运”至新洲洼地,经数百万年的硅化而变成化石。
齐国凡收集的硅化木,为20多种、13个科目的古植物。这些化石木的树种全部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树种,因此他推断武汉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50万至2000万年前比现在炎热、湿润得多。(完)
Mrbosh:新近纪(晚第三纪)晚期以来,全球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渐变冷的,其中在250-240万年前和90-70万年前是个明显的变冷期。
推断青藏高原在早更新世早期存在大冰盖的可能性极小;中国东部如庐山等地在早更新世早期存在第四纪冰期的可能性也极小。因为在最近几次较冷的冰期(如末次冰期等)东部冰川和大冰盖都未曾发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