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说未来50年到100年中国气候将持续变暖

新华网-科技新闻    新华网成都9月6日电(记者 袁晔)中国科学家今天说,未来50年到100年中国气候将持续变暖,华北和东北南部等地区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这将给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长期从事冰川与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家秦大河在此间的中国科协2002学术年会上说,2020到2030年,中国平均气温将上升1.7摄氏度,到2050年将上升2.2度,变暖幅度由南向北增加。尽管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秦大河说,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中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198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全国范围的暖冬,降水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华北地区呈现出暖干化趋势。

  他指出,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影响可能是“难以承受、不可逆转和持久的”。以海平面上升为例,中国海平面近50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2.6毫米,未来还会继续上升,造成海岸地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

  他说,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中国,气候变化会造成农业生产产量波动,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发生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增加。中国需要深入研究这些后果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同时还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的秦大河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意愿已被写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在刚刚结束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中国总理朱镕基宣布中国已核准《京都议定书》,国际社会称赞此举为延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重要贡献。

  秦大河说,作为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今后应坚持“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通过提高能效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