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头骨化石可能揭示人类起源科学时报  2002-07-16

  □文 辉

科学时报电子版  “图迈”——从今天开始,他的相片将出现在全球各地的报章电视上。“图迈”生活在中非国家乍得,今天大约700万岁“高龄”了。

  现在,他只是一个高耸眉骨,牙齿焦黑残破的头骨化石。

  考古学家说,他可能是人类的“新的”始祖。

  在中非国家乍得的首都恩贾梅纳,一个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考古队7月10日在乍得政府外交和合作部大楼公布了他们的科考成果,并向在场者隆重展示了“图迈”的头骨。

  考古队负责人、法国考古学家米歇尔·布律内向人们介绍了“图迈”的发现情况和研究进展。他兴奋地说:“从现在开始,人类的祖先就在乍得。人类的摇篮在乍得。”在场的乍得总统伊德里斯则庄重地说:“‘图迈’是我们乍得人的祖先。”“图迈”是乍得人按照当地方言习惯给孩子起的名字,意为“生活的希望”。这个头骨化石去年7月被乍得一个学生发现,此后,米歇尔·布律内的考古队对化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得出他们惊人的结论:“图迈”的年龄为700万年左右,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头骨化石。

  对于这一发现,不少考古界人士感到兴奋。哈佛大学教授利伯曼是此前亲见这块化石的学者之一,他将“图迈”对人类进化研究的影响称之为一个“小型原子弹”。

  权威的《自然》杂志7月11日出版的一期对“图迈”进行了专题报道。该杂志的考古版编辑亨利·吉说:“‘图迈’的发现无疑是77年前发现首个猿人化石以来最重要的发现。它将为当代考古科学打下基础。”

  按照《自然》杂志文章的论述,在人类进化史上,1000万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猿类;500万年以前,有了人类家庭中原始人类的留世记录。原始人类同猿存在本质区别。在考古史上,1000万年到500万年这两个基本分界之间的时期,人的始祖与猿分离,向原始人类演进。不过,这只是考古学家的观点,有关这一演进过程的实据却少而又少。这一过程因此被称为人类进化“缺失的一环”。

  部分考古学家认为,“图迈”的重要之处就在于他正好处在“缺失的一环”当中。因此,能增加人们的希望,对人类演化的研究作出关键补充。

  但也有考古学家持不同观点,认为“图迈”并不能填补“缺失的一环”,反而能够说明原始人类演化的多样化。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斯特林格持此立场。他说:“现在断定他是否出在我们的进化链中,还为时太早。”斯特林格认为,有关600万年以前的人类的进化历史,还有待进一步发现和研究。他的观点是,人类的进化或许并非只是一个单向的“阶梯”,而可能展示出“茂密的图谱”。不过,科学家一致认为,“图迈”的发现有其独特的重要之处。首先是他的“长相”,明显地表现出原始和现代人类的双重特点。“图迈”的脑壳仍然像猿类的,不过脸形短,而且牙齿、尤其犬齿比较小,类似现代人类的牙齿。

  另外,“图迈”的眉骨突出鲜明,这在人属之外的动物中不多见。《自然》杂志的文章据此说:“这或许意味着‘图迈’代表人类深入直接的祖先。同过去70多年在非洲发现的各种‘猿人’有所区别。”

  “图迈”的另外一个独特的重要之处在于发现他的地点。乍得距离此前非洲发现人类始祖化石的地方如肯尼亚,存在地域跨度。考古学家认为,这种罕见的发现将对传统的人类演化理论形成挑战。

  就此,将“图迈”视若至宝的考古队负责人米歇尔·布律内说:“‘图迈’不会说话,但是他在静静地等,等我们揭示他留给人类后代的无穷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