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南部570万年前发生过“生物勃发事件”
作者
: 张建松 新华网 2002-08-11 11:17:14
通过分析2700多米深的海底沉积物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科学家们发现,570万年前中国南海南部“营养丰富”,海洋浮游生物生长十分繁盛。这一发现首次为中国南海南部也发生过“生物勃发事件”提供了科学证据。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们通过对印度洋和太平洋进行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研究,发现在距今大约350-9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印度洋和太平洋低纬度海区的海洋浮游生物异常旺盛,生物生产力明显高于其它年代,这一现象被称为“生物勃发事件”。
“生物勃发事件”对研究地球的古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古海洋的洋流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南海南部位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是一片长期年平均水温超过28摄氏度的海区,不仅是全球大洋热量和水汽的主要源区,而且与南方涛动、厄尔尼诺等现象密切相关。这里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生物勃发事件”,科学家们一直没有足够的证据。
1999年,在中国南海南部海域进行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84航次中,科学家们从南海南部2722米深的海底,钻取463块沉积物的样品。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浮游钙质生物和浮游硅质生物的含量,在距今约57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特别丰富,同时每平方厘米单位时间内的堆积量也很高。
长期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汝建教授解释说,这说明当时的南海南部表层海水“营养丰富”,从而使浮游生物生长非常旺盛,这一现象与赤道东太平洋、印度洋以及翁通-爪哇海台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认为南海南部在晚中新世也发生了一次“生物勃发事件”。科学家们推测,这次事件可能是由于海底较强的上升流引起的。
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南海南部目前已成为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有关专家认为,“生物勃发事件”的证实,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南海南部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由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建如、王汝建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保华合作进行的这项研究,相关论文已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权威刊物《科学通报》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