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古老星系 推断宇宙已有140亿岁
《新华网》2002年04月29日 - 14:23

新华网-科技新闻  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 加拿大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最古老、亮度最暗的星系,从这个所谓“时钟星系”推断,宇宙年龄应为140亿岁。

  据此间《科技日报》29日报道,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说,这是宇宙年龄的估计数字,正负误差为5亿年。尽管如此,由于这是用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因此客观地证实了天文学家以前采用的理论是正确的。以往天文学家根据宇宙膨胀率计算,确定宇宙年龄为130亿至140亿年。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天文学家里彻等人,利用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了距地球7000光年远的天蝎座中一个被视为宇宙最古老的星系,它是在宇宙“大爆炸”后约10亿年形成的。在该星系内有数10颗白矮星,即其核心燃料已烧尽的星体。这种星体可按预定速率变冷、变暗。这种可预测的冷却率,可用于推算宇宙年龄。如果知道这些白矮星的冷却率,就能够根据它们的亮度来推算其年龄。里彻等人估计出这些白矮星已存在近130亿年,再加上从宇宙诞生到形成这些天体之间相隔大约10亿年,显示出宇宙已存在140亿年。(完)

天文学家用新方法估算出宇宙年龄130亿至140亿年

新华网-科技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4月24日电(记者毛磊)天文学家们24日说,他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迄今所发现的银河系中最古老的白矮星,这为确定宇宙年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新结果推算出的宇宙年龄约为130亿至140亿年。

  天文学家们在美国宇航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这些古老白矮星是在位于天蝎星座、距地球7000光年的一个名为M4的球状星团中发现的。分析表明,这些白矮星的年龄约为120亿至130亿年。

  白矮星是宇宙中早期恒星燃尽后的产物,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冷却,因而被视为测量宇宙年龄的理想“时钟”。天文学家们比喻说,借助白矮星来估算宇宙的年龄,就好似通过余烬去推测一团炭火是何时熄灭的,原理上比较简单。但问题是白矮星会由于不断冷却而越来越黯淡,这是实际观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在观测M4球状星团的过程中,“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发挥到了极限。望远镜上的照相机在67天中累计用了8天的曝光时间,才拍摄下迄今最黯淡、温度最低的白矮星照片。这些白矮星光线极其微弱,亮度不及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最暗星体的10亿分之一。

  新发现的白矮星前身是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哈勃”太空望远镜早先的观测结果显示,宇宙中的首批恒星,最早可能是在诞生宇宙的“大爆炸”后不到10亿年间形成的。因此,将这10亿年考虑进去,结合最新的白矮星观测结果,推算出宇宙的年龄应该为130亿年至140亿年之间,这与早先的一些结果基本相符。

  此前关于宇宙年龄的推断,主要基于对宇宙膨胀速率的测算。天文学家们指出,白矮星观测提供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独立手段,将有助于验证和核对用其他方法得出的结果。

科学新论:宇宙无始无终还在不断膨胀

大洋网科技新闻    大洋网讯  宇宙无始无终,这是刚刚发表的一个科学新论。提出这个理论的宇宙学家们说,宇宙必然是这样,这才可以解释宇宙间一个重大的疑团:为什么星体和各星系都在背道而驰,越离越远。宇宙原本已经奇幻莫测,有黑洞、夸克星,还有不断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粒子。但是过去五年,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背道而驰

  自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星体和各星系一直各自向外飞散。理论上讲,相互维系

  的重力应该减慢这个膨胀的速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膨胀还在加速进行。

  宇宙中有某种力量,正在把星体和各星系拉开。宇宙学家不知道那是什么力量,但是他们可以建立数学公式把这个现象描绘出来。宇宙新论的提出者之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斯坦哈特说,这些公式预测宇宙无始、无终,一次次宇宙大爆炸将会永不止息,不断发生。

  爆炸循环

  他说:“我们这幅图画所提出的是大爆炸并非时间的开端,而只是连串爆炸循环当中的最新一次而已。在这些循环当中,宇宙经历加热、膨胀、冷却、停滞、空虚,然后再度膨胀。”

  根据这个理论,宇宙将会继续膨胀大约一万亿年。这时,公式推算出,神秘的反重力力量的特性改变,在宇宙某个角落发生另一次大爆炸,一切重新开始。

  验证

  要验证斯坦哈特的说法是否正确不必等一万亿年,对错很快就可以定夺。每一次大爆炸都会产生重力波,在整个宇宙扩散。科学家正在地球上和太空中建造新一代的仪器来探测这些重力波。第一个探测结果将会在几年内出现,这将可以证实或者否定宇宙无始无终的说法。
《大洋网》2002年04月28日 - 21:19

 

德国科学家提出“循环宇宙”模型

新华网-科技新闻  新华网柏林4月20日电(记者潘治)据新一期德国《科学画报》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提出了循环宇宙模型。该理论认为,宇宙将永远不会结束,而是处于从生长到消亡的循环过程中。大爆炸既不是宇宙的起点也非终点,而只是宇宙不同阶段的“过渡”。

  现有基本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开端,但对于宇宙的最终结局并无定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保罗·斯坦哈特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尔·图罗克共同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指出,宇宙是处于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如今的宇宙是在上个宇宙的尘埃中诞生。“大爆炸并非空间和时间的起点,而只是宇宙的两个不同阶段中间的过渡。”

  科学家介绍说,他们的这一新理论的框架来自于弦论。弦论的基本内容是,宇宙物质已知是由各种极小粒子组成,但因为人类受到物理实验精度的限制,实际上并无法测定出这些粒子是否真的是无限小的点。科学家假设这些粒子是极小的弦(曲线),然后据此描述基本物理定律。弦论能解释其他基本理论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还有理论认为,人类所在的宇宙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无限大的平行宇宙。这两个宇宙在多重维度(我们所处的空间只有四个维度)中互相区分开来。

  两位科学家根据上述现有理论计算出,在这两个宇宙之间有一个力场,可以将两个宇宙呈周期性地互相吸引、尔后又再排斥开来,如同人们鼓掌时两只手的动作一般。新理论认为,当两个宇宙互相碰撞的时候,第五维度暂时消失,这时就会发生一次大爆炸。新的物质世界在原有消散的物质尘埃中被重新“创造”出来。

  于1968年最早提出弦论的意大利科学家加布里埃莱·韦内齐亚诺对新理论表示接受,认为该理论将使人们认识到“大爆炸只是某些事件的果,并非所有事件的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