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八公山古猿化石被判定为中国最早古猿化石
新华网合肥4月26日电(记者张曙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日前公布鉴定结果,2000年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发现的两颗古猿牙齿,其地质年代距今约300多万年,是中国迄今为至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从而再次证明了中国是人类早期起源地之一。
考古专家介绍,西方考古学界长期以来认为亚洲人种来自非洲。
据悉,自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及安徽省、淮南市有关专家组成的野外考察队在八公山地区开始了发掘与研究工作,后将八公山地区的大居山定为寻找早期人类化石的重要地区之一。1998年,海拔141米的大居山被列入国家“九五”攀登项目“早期人类活动及其背景环境研究”课题。大居山属喀斯特低矮丘陵地貌,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地区周围富含距今50万~500万年间古脊椎动物化石。自2000年发现两颗不同个体的古猿牙齿后,2001年下半年,专家们又在大居山半山腰采集到一件带有明显人工打击痕的旧石器,距今约50多万年。
由于八公山特殊的地质环境,最近这里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综合分析测定,南京猿人距今35到40万年
(2002-01-19 06:53:40)
【南京日报报道】
(通讯员南文 记者叶雷)
南京汤山猿人自发现以来,有关单位曾多次利用各种自然科学手段对其生存年代进行测定,但结果不同,使南京猿人生存年代究竟距今多少万年打上问号。南大有关专家近日提出,经多学科综合分析,南京猿人应为距今35—40万年。
据介绍,属晚期直立人的南京汤山猿人自1993年发现以来,国内外不同单位测定年代已公布的有:南京市博物馆和北大考古系汤山考古发掘队依据出土南京人化石的葫芦洞小洞的哺乳动物群,结合用铀系法、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南京人为距今35万年。另有一些专家采集不同样品运用不同方法,分别测定南京猿人年代42万年、50万年、58—62万年,年代越测越远。对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学术界多有争议。
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博导张之恒教授提出:确定古人类生存年代需多学科综合研究,如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古生物学、埋藏学、地层学及各种测年手段,结合古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迁徙和扩散规律,并分析南京附近地区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年代。
张之恒指出,出土南京人化石的汤山葫芦洞并非居住遗址。溶洞原洞口朝北,而北半球之洞穴遗址的洞口都在向阳面;洞内无用火遗迹及其他文化遗存;南京人化石是和堆积物一起进入洞内的。南京人化石属“异地埋藏”,要依据化石异地埋藏规律来研究南京人。张之恒强调,南京人头骨形态特征具有一般晚期直立人特征。南京人和北京人动物群相比,都有三门马、中国鬣狗、李氏野猪等;但南京人动物群缺乏北京人动物群所具有的上新世残存和早更新世的种类,如梅氏犀、剑齿虎等。南京邻近地区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的年代均未超过距今50万年。这表明南京人的年龄要稍晚于北京人。再从南京人头骨形态特征看,其生存年代应为距今35—40万年。
(编辑 晓华)
和县猿人的发现,填补了人类演化空白,意义重大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和县县城北15公里的陶店镇汪家山北坡,地理座标在东经118,20,,北纬31。45',海拔23米,龙潭洞发育在寒武系白云岩层中。
和县龙潭洞在1980年10日和1981年6日两次发掘,获和县猿人化石包括近乎完整的头盖骨1个、下颔骨1段和顶骨1块、额骨眶上郜1块、上下臼齿1枚、上内侧门齿1枚。
这些化石骨骼至少代表3个个体以上,包括青年、壮年和者年。其中头盖骨属一男性青年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怔,·如颅穹窿坻矮,额骨明显后倾,颅骨骨壁厚,脑量较小(约1025毫升),颅量大宽位置坻,有发达的眉嵴和嵴,枕骨和枕平面与顶平面之间成明显的角伏过渡等。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上和北京猿人较内相似,但又有一些进步的特征,如眶后缩窄皎不明显,颞鳞相对较高及其顶缘呈弧形上曲等。下颌骨仅保有一段左恻,其上带有两个牙卤,特征粗壮、骸孔较大,齿弓近马蹄形。下颌体高度33·2毫米,厚度22·毫米,与北京人相似。牙齿的形态特征:牙冠和齿根都比现代人要硕大和粗壮。齿冠较低,嚼面纹理复杂等,都接近北京猿人的情形。上内侧门齿特别粗壮,尺寸大于所有直立人,呈铲形,舌面底结节非常发育,舌结节游离缘分出几条指壮突,并终止该面中凹。
和县猿人生活时期的古气候为亚热带气候,自然环境是:汪家出一带的山脉,山上有茂密的的森林,山下北面有滁河,河两岸为宽阔的旷野,有大片的草原和湖沼。当时,这里生活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发现和县猿人化石的第4层位伴出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约50余种。爬行类有龟、鳖、扬子鳄等;鸟类有马鸡;哺乳类有田鼠、大鼠、硕猕猴、狼、豺、狐、猪獾、水獭、中国鬣狗、剑齿虎、中华猫、豹、大熊猫、棕熊、东方剑卤象、马、中国貘、额鼻角犀、李氏野猪、葛氏斑鹿、肿骨鹿、麋、野牛等。和县动物群是南、北型动物互相混合的过渡类型。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与北京猿人化石产地第3一4层的时代相当。
用热释光法和铀系法测得年代距今20万年内,氨基酸法和电子共振法测得年代20一30万年。和县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省旧石器的空白,尤其完整的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1981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科学家验证结论惊人惊世-"巫山人"是人不是猿(1998-4-6)
中国人的进化史由此向前推进200万年!
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我国科学家最近对一批石制品进行的鉴定,为早些时候发现的“巫山人”进一步验明了正身:是人不是猿。这就意味着:200万年前,就已有人类在长江三峡一带活动。“巫山人”化石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属化石。
权威人士称,这一最新发现不仅把中国人的进化史向前推进到200万年前,而且动摇了人类进化理论,为在我国境内寻找更为古老(200万到4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文化遗存和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