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来源: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1-01-13 中国黄土高原晚新生代风成黄土和红粘土沉积蕴含丰富的古气候信息,是研究亚洲季风-干旱环境耦合演化的理想载体。众所周知,频繁的人类活动加剧了亚洲内陆荒漠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对亚洲内陆干旱化起源的时代仍存争议。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历时4年,对黄土高原西部庄浪钻孔654m的岩心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庄浪岩心主要由高分辨率的风成红粘土序列构成,记录了25.6-4.8 Ma的连续磁极性变化序列,它将中国红粘土堆积的出现年代从早中新世上溯到了晚渐新世。这表明早在晚渐新世期间,适合红粘土形成的亚洲季风和荒漠环境在我国北方就已经形成,而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的分异演化可能与青藏高原在晚渐新世的隆升密切相关。 该文章发表在最近出版的《中国科学》上。 论文相关信息:Qiang Xiaoke et al, 2011. New eolian red clay sequence on the west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linked to onset of Asian desertification about 25 Ma ag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4(1), 13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