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火星35亿年前1/3地表或被海水覆盖
2010年06月14日 1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视频:火星三分之一表面曾被海水覆盖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6月14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火星在35亿年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地表,曾被可能支持过生命的海水覆盖。这片海水足足有大西洋的面积那么大,相等于地球水总量的十分之一。
长期以来,科学家对火星是否曾存在水循环系统争论不休。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迪·埃齐里与海内克,便翻看了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卫星雷射测高仪(MOLA)在1990年代末期拍摄的照片,以及欧洲和美国卫星监测系统近期所拍的照片。这虽然不是新的资料,但却是科学家首次把所有关于火星地表的资料加以联系。
这项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的研究结果共发现52处的三角洲沉淀物,分别散布在火星各角落。这当中有超过一半处在同样的高度,很可能形成当时这片大海洋的边缘。他们认为,这些沉淀物可能与海洋,或是地下水有直接的关联。
科学家估计,当时的海洋面积占火星地表约36%,含水量达到1亿2400万立方公里。对此,他们总结说,火星在大约35亿年前曾拥有和地球类似的水循环系统。
在另一项刊登在《地球物理学期刊》的研究中,海内克和他的同事则发现火星共有4万个河谷,比之前科学家所怀疑的还要多四倍。
《科学》:40亿年前水可能曾遍及火星表面
作者:李学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0-6-26 17:27:29
欧洲航天局6月25日发表公报说,探测表明,40亿年前水可能曾遍及火星表面。
公报说,欧航局“火星快车”探测器和美国航天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采集到的数据表明,火星的北部存在含水硅酸盐矿物质,这表明该地区在多年前曾有水流经过。此前,欧航局还在火星南部的岩层中发现了水的踪迹,不过后者大多以页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该项目负责人、巴黎大学的让-皮埃尔·比布尔说,上述发现证明,大约40亿年前,水可能在火星表面存在过,而且遍及火星表面,包括火星的南北两极,不过它可能只存在了几亿年,然后就“销声匿迹”了。
“那里确实曾经有水,但不是以海洋的形式存在,”比布尔说。
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火星上曾经有水存在,不过对于存在的时间、形式、地点仍然存在争议。本月上旬,欧美科学家曾在英国《自然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单细胞生命形式,与此同步,火星上可能也在这一时期产生水循环系统,包括降水、径流、云、地下水等。此外,火星表面分布有至少52处河流三角洲沉积地质。
NASA发现火星岩石“蓝莓三明治” 暗示有液体
作者:卡麦拉 来源:搜狐科学 发布时间:2010-3-29 13:48:15

机遇号探测器最新发现火星岩石表面覆盖着神秘“蓝莓三明治”物质。

火星轨道勘测器从太空角度拍摄岗塞普西恩陨坑。

岩石表面的“蓝莓”颗粒直径3厘米。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近期,美国宇航局“机遇号”探测器获得了一项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火星岩石样本上覆盖着奇特“蓝莓”状物质。这是机遇号在完成火星20公里(相当于马拉松长跑一半的路程)勘测行程时发现的。
机遇号探测器已在火星上勘测7年,在之前的6个星期它在“岗塞普西恩(Concepcion)”陨坑进行勘测时发现了这块奇特的岩石样本。这个陨坑直径10米,从太空轨道观测时发现该陨坑释放出暗黑色射线,它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并认为这是一个刚形成不久的陨坑。
研究人员使用最新计算机软件分析了机遇号拍摄的火星岩石和其他地质样本,并确定这些样本是否值得深入勘测研究,目前机遇号对碰撞形成岗塞普西恩陨坑的一些岩石样本进行了近距离分析。
机遇号在岗塞普西恩陨坑发现的岩石样本是质地较软、富含硫酸盐的砂岩,非常奇特的是砂岩表面有较坚硬的胡椒粒大小黑色球体,看上去就像松饼上的浆果。这种微小的黑色球体富含铁,让人们很容易联想为“蓝莓”。
美国科内尔大学的克蒂夫·斯奎雷斯是机遇号和勇气号探测器首席调查员,他说:“岗塞普西恩陨坑附近岩石上有许多奇特的物质,这些暗灰色物质覆盖在岩石上,并填充在岩石样本的裂缝之中。许多蓝莓状的黑色小颗粒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之前我们从未观测到这样的结构。”
机遇号探测器使用机械手臂上的工具仔细地检测了这些岩石样本上的特殊物质,发现一些岩石样本上在“蓝莓”球和岩石之间有一层非常薄、光滑的物质层。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探测器科学小组成员马特·戈龙贝克说:“它看上去就像蓝莓三明治!”
戈龙贝克称,对奇特岩石覆盖物的最初分析并未直接观测出太空陨石碰撞陨坑所喷溅的物质成份,但这并不令人们惊奇。陨石碰撞火星速度非常快,多数碰撞物质都已汽化蒸发。目前所发现的岩石样本中的薄层是陨石碰撞所溅出的物质,而不是陨石成份。
研究人员认为机遇号所勘测神秘岩石覆盖层的形成至少存在两种假设,其一是由于陨石碰撞释放出巨大能量将砂岩蓝莓状覆盖层熔化;其二是在陨石碰撞之前这些物质形成于岩石的断裂层面。
斯奎雷斯说:“或许陨石碰撞火星表面形成陨坑时,在‘蓝莓’状物质熔化之前砂层就已熔化,留下完整的蓝莓结构在岩石样本表面。远古时期,火星表面曾有液态水流经这些断裂岩石表达,部分砂岩被融解在水中,蓝莓状的物质在水流作用汇集在断裂层。依据这一假设,陨石碰撞并不是形成这些物质的主要因素,碰撞使断裂层产生分裂,让这些物质像覆盖层一样暴露在岩石表面。”
分析显示,从陨坑中释放的该岩石样本并未过多地被侵蚀,说明岗塞普西恩陨坑形成时间并不长,勘测到的暗黑色射线也可证实这一点。斯奎雷斯说: “我们并不能准确地确定这个陨坑的具体形成时间,但它的确非常年轻。它很可能是机遇号所发现最年轻的陨坑,或许也是所有火星勘测器所发现最年轻的一个陨坑。”
科学家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确切证据
作者:彬彬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3-31 12:42:44

本图显示了宇宙场内全部物质分布状况的平滑重塑结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地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根据弱重力透镜失真效应对背景星系形状的影响推测出宇宙物质分布情况。

结合分布于地球周围近50万个星系的重力透镜数据,研究人员绘制了宇宙大部分暗物质的3D地图。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通过对宇宙近50万个变形的星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发现了宇宙扩张速度正在不断加速的确切证据。这些变形星系都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所观测到的。宇宙扩张的加速理论还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557张宇宙照片,科学家们得以对超过44.6万个星系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这项研究最终证实了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即一种被称为暗能量的神秘力量不仅仅在驱动宇宙的扩张,而且以更快的速度扩张。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帕特里克·西蒙是研究论文的联合作者之一。西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研究工作所涉及的星系绝对数量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空前庞大的数据集中获取了关于宇宙不可见结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都知道宇宙仍在不断地扩张。根据自1929年以来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的这种观点从未发生变化。1929年,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测量了许多星系的宇宙速度,他发现那些被测量的星系都在宇宙中加速远离我们。
1998年,两个天文学家小组宣称,宇宙不仅仅正在扩张,而且还在不断加速。研究人员认为,一个星系距离地球越远,它远离地球的速度事实上越快。该理论坚信,最终这些星系的距离会达到足够的远,导致一个星系所发出的光将无法达到另一个星系。此外,星系间的观测和通信也将成为不可能之事。只有本地的星系群才有可能组合在一起,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组合的前景也存在不确定性。
曾经有天文学家提出这样一个更可怕的想法,那就是宇宙扩张的失控将可能会导致宇宙最终大解体。宇宙大解体可能发生在从现在开始算起的大约300亿年之后。届时,甚至每一个星系中的每一颗恒星都将粉身碎骨,而所有行星也将灰飞湮灭。而且,所有原子也将无法组合在一起。
在最新研究中,天文学家们利用一种所谓的“弱重力透镜”效应在宇宙范围测量物质的分布情况。他们还利用地基望远镜对“哈勃”太空望远镜所观测到的19.4万个星系的距离进行了测量。他们的详细研究成果发表于即将出版的最新一期《天文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杂志上。
天文学家还根据最新观测数据发现了宇宙中物质是如何在重力作用下组合在一起的以及如何在暗能量的作用下分离的线索。研究论文联合作者之一、德国波恩大学本杰明·约奇米介绍说,“暗能量从两个方面影响我们的测量。第一,当它存在时,星系族会增长得更加缓慢。第二,它改变了宇宙的扩张方式,导致更遥远星系效果更强烈的透镜效应。我们的分析和测量方法对这两点影响都非常敏感。”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成果还有两点好处。首先,宇宙扩张的加速论断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其次,该成果还有助于绘制更清晰的宇宙地图,可以帮助科学家弄清楚星系是如何在宇宙中分布的。
论文的另一位联合作者、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威廉姆·哈伊解释说,“此前,大多数研究都在二维条件下完成的,就好比进行一次胸部X光检查。但是,我们的研究类似于利用CT扫描技术对骨骼进行三维再造。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从宇宙幼年时期到现在成长过程中的暗物质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