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女性”疑为人类祖先分支 百万年前离开非洲
2010年03月26日 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6日电 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欧洲一批科学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的洞穴中发现了一种与早期人类和穴居人遗传讯息完全不同的新古人种,并称之为“X女性”(X-Woman)。这种人大约100万年前离开非洲,移居至南西伯利亚后逐渐消失。假如证实“X女性”为前所未知的古人种,将会改写人类演化历史。
香港《文汇报》援引外电报道称,此前科学家一直认为,4.8万年至3万年前,只有早期现代人和穴居人两种古人类生活于世。直到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发现了矮小的“哈比人”化石,这种说法受到挑战。如今,他们又在俄罗斯阿尔泰山的丹尼索沃洞穴中找到一节人类指骨化石,经检测可能属于4.8万年至3万年前的5到7岁新古人种儿童。
化石最初由俄国研究员于2008年发现,但未获重视。之后化石被送到德国进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结果发现其DNA与现代人有385处差异,比穴居人的202处更多,专家推断它所属人种的生存年代比穴居人更早,大约在100万年前。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克劳斯说,化石主人可能是至今未发现过的新人类。专家未知道手指属于男或女,暂取名为“X女性”,又推测这种古人类能够直立行走,相貌或与其它古人种相似,并可能已经学会钓鱼打猎、穿戴珠宝、描绘壁画和动物雕刻。
专家未知道新古人种灭绝的原因,但由于他们与早期现代人和穴居人同期生活,且聚居地接近,意味3者可能有联系甚至通婚繁衍,在基因淘汰下灭绝;亦可能是在与大脑更发达的早期现代人竞争中遭到屠杀。
新发现为人类走出非洲提供新证据,亦增加在干燥寒冷地区发现其它古人类化石的可能性。克劳斯说,科学家原以为走出非洲只是非常简单的过程,但实际上可能是连续的移民潮,新古人种可能也是某种走出非洲的古人类后裔。
但亦有专家对发现持保留态度。研究人员则计划对化石进行基因组测序,如果完整测序显示它真属于未知古人种,将是首次通过基因手段确认人种,也将是迄今完成的对最古老人类的基因组测序。
埃塞俄比亚现340万年切肉刀 改写使用工具史(图)
2010年08月12日 1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埃塞俄比亚发现340万年前切肉刀。

骨刀中夹有石片,可能是用于增加骨刀的锋利度。
中新网8月12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日报道,最近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340万前的古人类用骨制刀具切肉的化石,将人类学会使用工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将近100万年。
这种刀具用尖锐的骨头做成,用来从动物骨头上剔下肉,并敲碎骨头,以摄取内部营养丰富的骨髓。
科学家表示,这项发现将重写人类历史。此前,人类所知的最古老工具有250万年历史。
科学家是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Afar)地区发现了这块出土骨质刀化石。它的主人是一位矮胖的外形像猿的祖先,叫做南方古猿。
这个古人群最为广为人知的名字叫“露西”,科学家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瓦士山古发现了这个古人类遗迹。露西大约3.6英尺(约1.1米)高,直立行走。
美国加州科学院的阿莱姆西哥德(Zeresenay Alemseged)博士说,这项发现将迫使我们修改人类进化的历史,人类使用工具并吃肉的历史将向前推进近100万年。
他说:“这项进展对人类历史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发现骨制刀具化石的埃塞俄比亚迪基卡(Dikika),距离阿莱姆西哥德团队2000年发现的330万年前与露西有亲缘关系的古猿人西拉姆的地点不到200米。
最近科学家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这项发现,是迄今发现的露西及其亲属使用工具的首个证据。
此前人类使用工具的最早发现也是在埃塞俄比亚,在波里地区(Bouri)发现了250万年前用于宰杀动物的大量石器。
《PLoS综合》:非洲发现360万年前人类直立行走脚印
作者:秋凌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3-24 13:04:48

图中A为现代人脚印,直立步态;B为现代人脚印,弯膝翘臀步态;C为莱托里脚印。
北京时间3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人类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尽管有在树上生活的强烈倾向,但360万年前生活在现今坦桑尼亚的人类祖先也已开始用脚行走,并且步态与现代人非常类似。如果事实如此,原始人类可能已在跳跃中进化出行走能力,而不是逐渐拥有这种能力。
这一发现来自于坦桑尼亚莱托里著名的原始人类行迹考古现场。30多年前,研究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两三个人类祖先留下的一串脚印,当时这些原始人步行穿过一片潮湿的火山灰地。图森亚利桑那州大学人类学家大卫·莱斯勒及其同事表示,新分析显示莱托里原始人类在步行穿过柔软表面时能够留下很深的脚跟和脚趾印记。研究论文刊登在3月22日在线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莱斯勒的研究小组在论文中指出,这种印记是拥有与现代人类似步态的一个重要迹象,说明高能效的伸腿大步行走在原始人类进化初期就已经出现,这是一项令人吃惊的发现。直到现在,很多研究人员仍认为这种步态至少要在大约250万年前早期智人出现后才会出现。莱斯勒表示:“在原始人类步行穿过莱托里的这片火山灰地时,他们的行走姿态与我们更为接近,而不是猿类。”
很多人类学家认为,莱托里脚印是阿法南方古猿留下的,大名鼎鼎的露西骨架化石也是这一种群留下的。一些研究人员此前便指出,莱托里脚印是采用与现代人类似步态的一种结果。其他人则认为这些脚印是弯膝翘臀大步行走时留下的,当时的原始人类采用的步态与现代黑猩猩类似。莱斯勒等人的研发发现显然向第二种观点发出挑战。
纽约石溪大学医学中心人类学家威廉·朱格斯评论说:“莱斯勒的研究发现非常具有说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件事情仍不太明朗。”朱格斯认为,露西所在的种群与现代人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他们采用的步态也应与现代人不同。但莱托里脚印的脚跟和脚趾深度仍说明,能效较高的行走姿态在智人出现前很久就已经出现了。
莱斯勒的研究小组第一次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莱托里脚印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他们复制了莱托里脚印产生时的环境,要求8名成年志愿者两次步行穿过一片潮湿沙地。在对假设中的蜷缩姿势进行研究时,这些志愿者又两次穿过同一片沙地。整个过程中,研究人员利用特殊的运动跟踪和扫描设备,计算每一个人臀部和膝盖的弯曲角度,而后创建每一个人脚印的三维模型。
研究小组发现,采用直立姿态行走的人产生的脚跟和脚趾印记深度几乎相同。相比之下,蜷缩行走时的脚趾印记深度却明显高于脚跟,说明重量更快速地转移到整个足部。令莱斯勒感到吃惊的是,此前有关莱托里脚印深度的计算结果与人们正常步态下留下的脚跟和脚趾印记深度相匹配。
密苏里州大学哥伦比亚分校人类学家卡罗尔·沃德表示,阿法南方古猿化石研究显示,这种古猿采用向内弯曲下背的姿态,足弓以及其他特征与莱斯勒在莱托里发现的类人步态证据相一致。她说:“任何与后期智人相比能效较低的步态都源自于较小的体型以及较宽的体宽。”
没有人确切知道,露西之前出现的原始人类到底以何种步态行走。生活在440万年前的始祖种地猿步行姿态与现代人不同,但具体采用何种步态仍是一个未知数。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布赖恩·里奇蒙德表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有待讨论,与更新纪灵长动物采取何种步态的讨论类似,但这项新研究无疑朝着这个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科学》: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曾小范围交配
公布了包括尼安德特人约60%基因组的序列图
作者:任海军 班玮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0-5-7 13:10:31


尼安德特人在大约3万年前神秘消失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日前完成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他们将测序结果与来自世界5个地区的现代人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现,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非常可能在小范围内发生过交配,时间可能是现代人走出非洲后,在中东遇到尼安德特人之时。
科学家测序所用基因材料来自克罗地亚一个洞穴中发现的3个女性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她们生活在约4万年前。科学家将测序结果与来自中国、法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南部和西部的5个现代人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现,现代人有大约1%至4%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源自尼安德特人。以往对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的检测中,没有发现他们与现代人交配的痕迹。
科学家意外发现,尼安德特人与非洲以外现代人的关系,比与非洲人的关系更密切。除非洲人外,尼安德特人与现代欧洲人、东亚人以及其他地区人类的基因关系都相同。后一点尤其让人困惑,因为迄今东亚地区尚未发现尼安德特人的遗迹。
科学家提出的一个较合理的解释是:尼安德特人在大约10万年至5万年前在中东地区与走出非洲的早期现代人发生过交配,之后现代人散居欧洲和亚洲各地。
科学家还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首次制作了只有现代人拥有,而尼安德特人或猿不具备的基因特征目录。这对研究是什么将人类与其他生命相区别很有价值。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20个在现代人中经常发生,但在尼安德特人中却不发生基因序列变异的基因组区域。这些区域中的部分基因被认为与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有关。
尼安德特人是早期生活在欧洲大陆的一支古人类,是现代人类在进化学上最近的亲族。他们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大约在40万年前,其分布遍及欧洲和西亚,约3万年前灭绝。
5月7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公布了包括尼安德特人约60%基因组的序列图。领导这一科研团队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科学家斯万特·帕博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序列首个版本的获得,完成了人们一个长期以来的梦想。我们首次发现了将我们与其他所有生物区别开来的基因特征,包括那些在进化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亲族。”
原始人“大个子”或将人类直立行走推前40万年
新发现男性原始人部分骨骼,生存年代距今约360万年
作者:任海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0-6-22 15:09:37
科学家发现了或许是著名原始人“露西”不知多少代之前的祖先——“大个子”。这位男性原始人和“露西”一样都能直立行走,因此人类开始直立行走的时间也许比此前认为的更早。
这项研究成果6月2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负责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约翰尼斯·海尔-塞拉西在一份声明中说,“大个子”是双足动物,具备像现代人那样的行走能力。
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发现这个男性原始人的部分骨骼,其生存年代距今约360万年,比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露西”早约40万年。其身高约1.5米,而“露西”身高则不到1.1米。科学家已将其命名为“Kadanuumuu”,在阿法尔语中意为“大个子”。
科学家指出,“大个子”与“露西”都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能够直立行走。
海尔-塞拉西认为,这项研究表明,“露西”和她可能的祖先“大个子”几乎与现代人一样善于直立行走,因此人类进化过程中开始直立行走的时间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早。
“露西”1974年由时任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唐纳德·约翰逊等人领导的考古小组在埃塞俄比亚发现,被看做是寻找人类起源过程中里程碑式的发现。当时为庆祝这一伟大发现而播放了甲壳虫乐队的一首《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露西”由此得名。
南非出土灵长类化石 属全新物种 补研究空白
作者:蒋骢骁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0-4-5 15:27:44

一套趋近完整的高级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本月初在南非出土。南非科学家说,这一物种先前从未发现。
科学家认为,这一化石的出土可能填补先前对人类进化史研究的空白。
新化石
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3日报道,南非金山大学教授李·贝格尔1日在南非斯泰克方丹化石遗址地区考察洞穴系统时发现这一套幼年高级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
南非斯泰克方丹化石遗址地区有“人类摇篮”之称。初步研究发现,这套化石属于先前尚未发现的全新物种,这一物种生活在距今大约200万年前。
这套化石埋藏在石灰质洞穴“马拉帕洞”中,出土时趋近完整。科学家认为,包裹这套骨架化石的沉积角砾岩对化石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与这套化石一并出土的还有一些残缺的骨骼残骸化石。
《每日电讯报》报道,这套化石的发现引起不小轰动。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已前往金山大学参观这套化石。另外,一部关于这套化石的电视纪录片正在制作之中。
高价值
现阶段,关于这套化石的详细信息尚未对外公开。但一些人类学家猜测,这套骨架化石相当完整,极富研究价值。
1964年命名最早人类“能人”的金山大学教授菲利普·托拜厄斯也受邀参观这套化石。他称这次的发现“令人激动”。“只发现带有几颗牙齿的下颚化石是一回事,”托拜厄斯说,“但同时发现包含下颚、头盖骨、脊柱及四肢等部位的化石就是另外一回事。”
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发现手部骨骼化石就可以研究这一物种的手部灵敏度,进而为确定人类祖先何时能够使用工具提供重要线索。
《每日电讯报》评价这套化石的出土是斯泰克方丹地区1994年以来与人类进化研究相关的最重要发现。1994年,科学家在斯泰克方丹地区发现一套较完整南方古猿骨骼化石。
补空白
一些科学家猜测,与这枚化石相关的研究可能填补人类进化研究中的空白。
按照眼下的理论,大约390万年前,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在非洲出现。经过百万余年的进化,这些灵长类动物逐步学会直立行走,脑容量逐步增大。在大约25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能人”出现。
不过,在南方古猿和“能人”间是否存在过渡物种是科学家尚未解开的难题。一些科学家猜测,1日发现的这套化石可能正属于这个过渡物种。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人类进化研究专家西蒙·昂德当博士告诉《每日电讯报》记者:“类似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祖先究竟在何时真正成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