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男性遗传学统计调查:北方和南方在人类学上的对比
摘要:现代人的人口数量在最近10万年尺度内大大增长,但对最初的诱因(?)、增长开始的时间,以及在世界不同地方的变异还所知甚少。我们进行了东亚男性的统计调查,运用Bayesian定理的全部可能性去分析中国、蒙古、韩国和日本27个族群的988个样本,测定Y染色体45种二元标记和16种STR标记。根据我们的分析,北方族群扩张的开始时间均在2.2-3.4万年前。早于1.8-2.1万年前的冰期高峰期,而南方族群扩张的开始时间均在1.2-1.8万年前,但是人口增长更快。我们提出北方族群较早扩张,是因为他们能够享用(西伯利亚的)“猛犸草原”动物群的丰富资源,而南方族群的扩张只能是在气候更温暖、更稳定,产生出更多植物资源(例如块茎植物)时才能实现数量上的增长。
这些新的论文涉及面极为广泛并给出了几个基本结论:
1. 在基因谱系上不容忽视的是北方比南方人的STR(注:短串联重复序列,是基因组中广泛分布、高度多态的一类分子标记)具有更显著的多态性。其含义就是北方族群更古老,有年代更久远的STR变异。这个结论没有考虑这类族群,如维吾尔、回族和蒙古族是否含有晚近的混血成分的问题。
东亚地区的Y染色体单倍群分布已被广泛地证实,但这些检测报告凸显出一些关于南北方族群关系的未决的问题。Su等人(1999年) 测定了19个二元标记,其中有12个标记因为它们属于已知的东亚人变异而被选中,从中发现了南方群体比北方群体有着更多的变异类型,由此他们提出12个北方谱系均属南方谱系中的一个子集。在对比研究中,Karafet等人(2001年)使用了大体确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变化的52个二元标记的庞大组合,查明了北方族群中更为显著的(平均双倍)多样性,以及北方谱系并非南方谱系的子集。他们推断这很可能来自中亚人对北方族群的(基因)贡献。这种预先确定的(pre-ascertained)二元标记的使用将一项误差引入了遗传多态性的估计,而STRs基本上不受这些偏差的影响,因为它在所有族群中都是可变的。根据我们的样本,北方人在STR的多态性与ASD测量值方面比南方人要高(Table 2), 这一发现很难与北方族群大部或全部源自南方的学说相调和,它似乎暗示了某些族群,比如回族、维族和蒙古族,有来自中亚的晚近混血,由此造成(观点本身)有误的印象(SHI et al. 2005),但我们的结论却是综合了绝大多数北方族群所得出的(Table 2,见下).
图片附件: a.jpg (2006-12-8 18:36, 52.87 K)

图片附件: b.jpg (2006-12-8 18:36, 50.01 K)

图片附件: c.jpg (2006-12-8 18:36, 44.29 K)

图片附件: d.jpg (2006-12-8 18:36, 47.17 K)

图片附件: e.jpg (2006-12-8 18:36, 43.47 K)

图片附件: f.jpg (2006-12-8 18:37, 44.68 K)

2.北方族群的扩张始于3.5万年前。南方群体则始于1.5万年前。这两次扩张的边界好像是在华中地区、长江流域,符合先前常染色体及表现型方面的推断。这也可以支持一个族群(与O吻合)在长江流域周边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扩张,这里已经发现农业文明开始的迹象(朝鲜、湖南、内蒙、华北)。尽管对中亚和华南/东南亚族群扩张时间估计可能存在错误,因为这种扩张极有可能表现为多批次的迁移,这会造成更大的STR多态性和由此得出(扩张开始)时间更久远的表象。
我们最惊人的资料是对南、北方族群的统计对比报告,可以用在族群扩张早期的所产生的变异来解释 (Tables 2, 3; Figure 4)。尽管在对BATWING值的估计中人口统计模型简化和置信区间较宽,但中间值却展现出单一和惊人的纹理:所有的北方人的估计时间在2.2-3.4万年前,而南方人的估计时间在1.2-1.8万年前。
图片附件: F4.jpg (2006-12-8 18:39, 64.65 K)

图片附件: f5.jpg (2006-12-8 18:51, 42.55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