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同位素研究证实南方古猿以植物球根块茎为食

 作者:任霄鹏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07-5-7 18:8:37

图片说明:对鼹鼠牙齿进行的碳同位素研究,证实了南方古猿以植物地下的球根块茎为食。
(图片来源:Justin Yeakel,UCSC)
 
 
据《自然》杂志在线报道,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人类最古老的祖先之一——南方古猿的饮食习惯,并支持了一种理论,即史前人类主要依靠地下的植物球根或者块茎为食,而不是肉或者草。而此次研究的对象似乎更让人不可思议,通过对南非鼹鼠牙齿的同位素分析,科学家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相关研究论文5月1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生活在地下的非洲鼹鼠主要以富含淀粉的植物块茎等为食,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Justin Yeakel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这些鼹鼠与当地的两种远古人类——250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和1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粗壮种(Paranthropus robustus)在牙齿的化学特征上十分相似,这表明了他(它)们之间食物结构的相似性。
 
尽管科学家新近测定了这两种远古人类的牙齿的化学特征,却提出了一个难题。测定结果显示,这两种南方古猿应当是以绿色植物或者植食动物尸体为食,然而,它们扁平而宽大的牙齿虽然适合咬碎坚硬物体,但要撕裂它们则十分困难。
 
在最新的研究中,Yeakel的小组为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他们认为,如果南方古猿咀嚼的是植物富含淀粉的球根或者块茎,而不是绿色植物地表之上的部分,那么所有矛盾都能够得到解释。
 
Yeakel的同事Nathaniel Dominy表示,“南方古猿的牙齿和我们的很像,就是用于吃一些很硬很硬的东西,比如小的种子,而不是韧草或者生肉。”
 
由于各种植物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混合比例,这就决定了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牙齿的碳化学特性。通过对现代鼹鼠和远古鼹鼠化石的牙齿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鼹鼠牙齿碳同位素比例范围与两种南方古猿的相互交叠。
 
Dominy表示,该研究无疑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早期人类的食物包括球根和块茎等植物地下的部分,类似于今天的葱、芋头和山药。
 
不过,原始人类是如何养成这一习惯的?Dominy说,“我们远古祖先相对的大脑优势使他们能够辨认出特定的植物,并制造简易的工具将它们从地下挖出来。”(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