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日专家看到“宇宙史黑暗时代”一角
(2006-09-18 10:07:56)
钱铮
新华社电
日本“昴宿星团”望远镜捕捉到了距离地球128.8亿光年的一个星系发出的光,这个迄今观测到的距地球最远的星系为人类揭示了“宇宙史黑暗时代”的一角。
日本国立天文台在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该机构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设置在夏威夷的“昴宿星团”望远镜观测到了这个名为“IOK-1”的星系。
报告说,研究人员给“昴宿星团”望远镜的主焦点相机配备了专为这次观测开发的滤光镜,这种滤光镜可以提高相机的感光度。这架望远镜在“后发星座”方向发现了41533个天体,之后专家又用微光天体分光装置进行了光谱观测,从中发现了距离地球128.8亿光年的“IOK-1”星系。这一观测结果证实,导致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后约7.8亿年,宇宙中就生成了早期星系。
天文学界曾认为,宇宙诞生后的几亿年里,星系发出的光被氢气所形成的浓厚云雾遮盖,不能到达地球。但此次科学家在地球上捕捉到来自“IOK-1”星系的光线,说明当时的气体云已被星系的光线分解,宇宙开始“放晴”。
“大爆炸”之后约38万年至9亿年的阶段被称为“宇宙史黑暗时代”。按理论推算,在这段时期内,密度大的宇宙物质因重力收缩形成了最初的星系和恒星。“昴宿星团”望远镜的上述发现使“宇宙史黑暗时代”露出了冰山一角。
(钱铮)
大洋网:科学家发现最远星系
或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news.dayoo.com 2006年09月14日 17:32 来源: 新浪科技
据有关媒体14日报道,13日,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近130亿光年的星系,这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人类了解自开天辟地以来,星系以及恒星群等宇宙最初大型结构的形成方式。
136.6亿年前的大爆炸创造了宇宙,这一星系被命名为IOK-1,它是如此遥远,从到达地球的光波分析,科学家认为它是宇宙大爆炸后不久形成的星系。天文学家们把那个时期称为“黑暗时代”,在那个时期,宇宙中的基本粒子首次形成了恒星群和星系。但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仍没能解开星系的形成之谜。
在夏威夷希洛(Hilo)利用昴星天文望远镜进行研究的日本天文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滤光器,用来观测距地球超过数十亿光年的光,它已经被膨胀的宇宙拉伸到红外光的尽头。科学家们的这些发现将刊登在14日的《自然》杂志上,他们表示,他们本来期望能发现至少6个与IOK-1相似,距地球128.8亿光年的星系。一光年就是光在一年里运行的路程,大约为5.88万亿英里。
可是,科学家们只发现一个物体可以被视为一个星系,这使得他们认为,他们见证了一种叫做“电离”的过程,那时,第一个恒星系将自由飘浮的氢原子加热变成了透明的等离子气体,就是现在充斥在大部分宇宙中的气体。依据这个理论,来自其他和IOK-1一样古老的星系群的光被氢原子阻挡了,这些氢原子仍然完好无损,没有被“电离”。
另一种理论则坚持认为,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7.8亿年里,几乎没有星系存在。这就意味着电离过程已经发生了。天文学家们表示,不管哪一种理论都表明,宇宙在6000万年以来发生了巨变,它将从地球上观察到的IOK-1和它邻近的最古老的星系分开了。科学家们发现了另一个与IOK-1相似的物体,但还不能确定它是一个遥远的星系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比如黑洞。
(编辑: 无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