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显示地球板块运动方式4千万年保持未变
科学时报社
据physorg网站9月13日报道,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一份近期研究可能影响科学家研究历史的方式。调查了板块构造论(地球刚硬外壳碎片的运动)和活动区(类似火山区域)关系的这份研究提供证据证明地球板块在过去的4千万年里运动方式相同。先前,科学家只是证明过去的300万年地球板块运动方式不变。
“这意味着现在我们可以足够自信的说:4千万年前,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式与现今的板块运动方式几乎是相同的,”该大学人文科学院地质科学刘冕教授说。“有直接证据显示,板块运动模型构造的出现经历了300万年。我们的研究更确切地延伸拓展了板块运动的历史。”
刘冕和该大学地质科学博士后王石民验证了由地球物理学家威廉?詹森?摩根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假设。摩根指出在过去的4千万年里面没有发生板块的大型重组,活动区也是彼此相对固定的。摩根的主张已经成为现代板块筑造研究的两大主要观点。王和刘的发现支持了摩根的这种关于板块重组的假设观点,但是也反驳了他的关于活动区是固定的说法。
“我们的发现让我们更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刘说。“这个信息对地质学家还有从气候变化领域到动物迁徙领域的众多其它领域的研究者来说都是很有用的,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受到在过去如何由于持续板块运动而使地表构造发生变化的方式影响。
过去的30年间,活动区被认为是固定的,这点可以使科学家继续将活动区作为参考点去测量绝对板块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于地球板块内部深层的运动。然而,这种简便参考系结构理论近来被越来越多的关于活动区可能是移动的证据动摇了。刘和王的发现证实了活动区并不是固定的,但同时也显示,可以在测量板块绝对运动时把活动区继续当成有用的参考系,因为活动区的运动方式是连续可预测的。
“统计兼容性测试显示活动区是运动的,不过它们的运动方式并不是任意的。活动区以特殊的方式运动,那就是其运动方向相反于板块运动的方向。这意味着尽管我们现在必须以不同的方式考虑活动区,但科学家可以继续将活动区作为参考点。”王说。“地表以简单而优美的方式运动。我们的研究回答了一些模凌两可的问题,阐明了板块筑造和热点间的关系问题。从而确立了板块筑造学的主要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重建正在发生变化的地表。”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