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证据表明2.5亿年前流星撞地球导致生物大灭绝 编辑: 陈骞 来源: 搜狐IT 作者:彭博 2004-05-14 5月14日消息,科学家周四表示,2.5亿年前一颗巨型流星撞击地球在地层中残留了大量玻璃化碎片,这一证据也有力的佐证了这一撞击几乎消灭了当时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这一撞击残留的古老陨石坑位于现在澳大利亚海岸线附近的海洋中。 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大学地质学家卢安·拜克表示,在陨石坑周围的大范围海域的上述年代地层中能够发现大量融化岩石的痕迹,这些玻璃化碎片被厚厚的沉积层覆盖。参与该项研究的罗杰斯特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教授罗伯特·鲍来达认为这正是他们寻找已久的撞击点。科学家认为,这一撞击与6500万年前陨石撞击墨西哥地区导致恐龙灭绝的大陨石坑规模几乎相差无几。根据地质学纪录,在二叠纪这次撞击相同的时间之后,地球上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迅速灭绝。此前还没有人找到直接证据证明导致这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 关于2.51亿年前的流星撞地球,科学家此前发现过其它线索。比如,地质学家此前曾在西伯利亚发现过2.5亿年前的玄武岩。拜克与鲍来达在2001年时曾在在2.5亿年前形成的一些封闭球体中发现了仅可能来自太空的特殊氦和氩同位素。科学家后来又在南极地区发现大量据信来自上述流星撞击之后散落的陨石碎片。他们还发现在石英晶体中反映出的一种巨大作用力导致的地质现象——撞击角砾岩。 在澳大利亚确定陨石坑的存在对于证明2.5亿年前二叠纪时代的大撞击提供了更加系统的证据。也有批评者认为,所发现的玻璃化碎片层也有可能是火山活动的结果。拜克及其同事表示,他们将继续工作寻找更多的理论以证明自己的理论。 美地学家重新解释大陆解体的原因 小行星碰撞改变地球海陆分布 本报讯 据美《地学时报》报道 纽约大学的一位地球科学家在南美最南端找到证据,证明2.5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或彗星曾与地球相撞。这次相撞导致冈瓦纳大陆解体,而过去人们一直把这块大陆的分裂归因于来自地球内部的火山活动。 迈克尔·兰皮诺在其去年12月向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提交的报告中指出,这颗在南美南端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或彗星直径约20公里,与南非所发现的撞击是同一次撞击。这次撞击使南美与非洲分开,也使这两块大陆与南极洲、澳大利亚和印度次大陆沿撞击所生成的断裂分开。 他找到的证据包括在火地岛新发现的两个环形冲击构造。距离冲击中心1000公里范围内古老大陆基底岩石的放射性定年表明,撞击了生在2.5亿年前,地球上96%物种的大灭绝也大致发生在这个时间。南美、西部南极和南非在这个距离内的褶皱,上冲岩层呈向外展开的波状、开普褶皱带和法克兰高原的地质构造特征也支持这次撞击的解释。 兰皮诺用这次撞击重新解释了有关冰碛岩的分布。过去认为这些冰碛岩是冈瓦纳大陆通过南极时冰川留下的碎屑,而兰皮诺发现它们是撞击所形成的碎屑,兰皮诺对这次撞击的认识也部分基于这个发现。如果他的认识正确,地球气候史就将有重大改动。 (作者:木石) 来源:中国科学报.1993.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