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我东部地区藏着百亿吨大油田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于小晗

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科技新闻    本报北京4月5日电 胜利油田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李丕龙的心里装着一幅油田地质构造图。近些年来,这幅图上原来的许多空白点逐渐被证实是上亿、上千万吨的大油田。专家预测,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南襄、江汉、苏北等盆地,隐蔽油气资源量约100亿吨,勘探和开发这些油气资源对实现我国“稳定东部”的资源战略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李丕龙说,全新的创新理论开辟了隐蔽的石油宝藏。

  我国主要油气田在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后,以构造油藏为主的石油储(产)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严峻的形势直接影响着“稳定东部”能源战略的实施,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战略安全。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保证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点,我国针对以地层、岩性为主的,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新的油气勘探领域———隐蔽油气藏,在“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持续安排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研究内容。

  目前,“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中国油气资源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中的《济阳坳陷复杂隐蔽油气藏地质评价与勘探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针对“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开展了艰苦的系统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理论和技术成果,这是继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创新,所提出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理论及其勘探配套系列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迎来我国又一个石油勘探的春天。

  在新的创新理论指导下,隐蔽油气藏勘探实现了由“盲目的偶然性”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规律性”、由“定性预测”到“定量评价”的质的飞跃,胜利油田作为这一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率先受益。1996—2003年,胜利油田累计钻探隐蔽油气藏探井882口,占同期钻井总数75.1%,探井成功率达75.0%%,比“九五”以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大大降低了勘探成本、提高了勘探效益;明确了2个亿吨级勘探目标区、发现并落实5个5000万吨级目标区、5个3000万吨级目标区和多个千万吨级勘探目标区;累计探明隐蔽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7亿吨,占同期探明储量的65.5%%以上,价值近2000亿元;累计建成隐蔽油气藏原油生产能力932万吨,占同期新建原油生产能力的73.7%%;新建产能区块累计生产原油3306万吨,已实现收入492亿元。胜利油田从根本上扭转了油气储(产)量下滑的趋势,而且提出了在2006年油气产量重上3000万吨的宏伟目标。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不仅对实现我国“稳定东部”的资源战略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也将对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的勘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隐蔽油气藏目前已经成为全球21世纪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的问世,将引领全球隐蔽油气藏勘探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