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科技新闻科学家:月球极地暗坑有冰可能性不大    美国东部时间12日(北京时间2003年11月13日)消息,最新的科学证据给那些期待月球上有冰的人泼了一盆冷水,科学家说,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在月球的极地暗坑里有冰场或大面积的冰层。

  这是科学家用大型雷达对月球阴暗的两极进行探测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月亮十分干燥,但它没有大面积的冰面这样一个事实说明,如果人类想移民月球的话,月球两极附近地区将不会成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水源。

  美国地球物理研究中心的布鲁斯.坎贝尔表示:“在月球上找到某种形式的冰场或厚厚的冰层,这肯定是一件好事,但现在看起来那里似乎没有冰。”5年前,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探者”卫星发现了一些诱人的证据:在月球两极那些永久性的太阳照不到的暗坑深处,可能蕴藏着冰,因为它发现月球两极的氢的含量分外高,而且那些永久性暗坑里氢的含量最高,而氢是水的重要成份。可是,这一证据是间接得到的。

  科学家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他们通过分析这些暗坑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得出结论,暗坑里没有任何冰层存在的迹象,虽然这些试验用的无电线波只能穿入月球表面以下几英尺。现在,坎贝尔和他在康奈尔大学的同事用波多黎各的阿里西波观测站的大型雷达对那些暗坑进行了更深的探测,深度达到了20英尺(6米),但他们仍然没有找到冰层的踪迹。

  坎贝尔和他的同事表示,他们的发现支持了这个一个观点:月球极地地区如果有冰的话,也都是以极薄的形式存在,或者是与月球土壤混在一起的分散的晶体的形式存在。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坎贝尔表示,如果月球两极的冰相当分散的话,那么未来的月球移民就需要用相关设备把这些冰晶从土壤里分离出来,或者将暗坑的地表加热,从而收集水蒸汽。

  月球两极地区的暗坑达数英里深,有隆起的边缘,这些坑都是在10亿年里的时间里因为遭到彗星的撞击而出现的,有人认为坑里有冰。但早在60年代初,天文学家就怀疑这种说法。一些坑的表面温度大约在280华氏度上下,形成“冷井”,如果月球上有水的话,即使这些水跑到月球其他部分的空中,这些“冷井”也会把它们收集回来。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克森月球研究所所长阿兰.本德尔表示,坎贝尔等人的新发现与“月球勘探者”的发现其实是一致的,后者也发现了那些冰都相当分散。但要确切地知道这些月球坑里到底有没有冰,如果有的话,是一种什么形式,还需要派人或机器人进行实地考查才能得知。他说:“你到那里去,用指头试一试,你就有发言权了。”但美国宇航局现在没有为解开这个谜团而将人或机器人送到月球的计划。(新浪科技 编译/杨孝文)

大洋网科技新闻南极发现陨石碎片 疑为撞地球残物    (2003年11月22日) 美国东部时间11月21日(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科学家近日在南极发现了少量陨石碎片,据分析这很有可能是2.5亿年前导致地球物种灭绝的陨石碰撞残留物。从而能够进一步说明,在2.5亿年前发生的陨石碰撞可能是导致地球大部分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同时,科学家指出,在0.65亿年前发生的另一次陨石碰撞,才是导致恐龙在内的部分生物灭绝的直接原因。当时,陨石与地球的碰撞点位于墨西哥犹加敦半岛。

  2.5亿年前,也就是二叠纪和三叠纪分界时期,90%的地球物种突然从地球上消失匿迹。对此,科学家们猜测其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亚火山爆发影响并改变了生物的生态环境。在昨天出版《自然科学》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这些在南极发现的碎片经鉴定属于二叠纪和三叠纪的分界时期。并且该碎片的矿物质成份是地球矿物质中所没有的。该文章的主要作者罗切斯特大学地球环境学教授阿西施-巴苏(Asish R. Basu)称,“很明显,从这些陨石碎片可以看出,在二叠纪和三叠纪的分界时期,陨石碰撞很可能是导致多数地球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同时,这篇研究报告的另外两名作者加州大学的卢安-贝克(Luann Becker)和罗伯特金-波瑞达(Robert J. Poreda)教授也表示,“我们认为,地球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可以建立在陨石碰撞地球的理论上。”他们将于下周出席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质协会会议。

  加州大学退休的地质学教授埃尔布里奇-摩尔(Eldridge Moores)称,“对于2.5亿年前地球物种灭绝的各种不同的解释,这项研究发现所提出的观点是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的。这项观点用来解释二叠纪和三叠纪的分界时期的地球大多数物种灭绝,其说服力具有百分之四十,但用来解释0.65亿年前恐龙的灭绝,其说服力只有百分之十。”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道格拉斯-欧文(Douglas H. Erwin)教授指出,“这项研究发现为我们对地球物种灭绝之谜的研究提供了诸多的暗示,但是,这些暗示还不能充分揭示地球物种灭绝之谜。”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弗兰克-凯特(Frank Kyte)教授,为探索恐龙灭绝之谜进行了多年的陨石碰撞研究。他指出,“《自然科学》报道的陨石碎片,能够说明它们是来自于外太空。但不能完全用于解释地球物种的灭绝。这些陨石碎片从几亿年前能够保留至今,是很难令人置信的。也许这只是从外星球落至地球表面的碎片,并非是陨石碰撞的残留物。”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也许能够解开地球物种灭绝之谜。这种观点认为,陨石碰撞地球地壳可能会引发巨大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将改变地球生物的生活环境,地球生物由于不能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便逐步走向死亡之路。印度发生巨大的火山爆发与0.65亿年前陨石碰撞地球的时间相吻合,而且南极发现的陨石碎片所证明的陨石碰撞地球也与西伯利亚火山爆发的时间相一致。然而对此观点,许多地质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陨石碰撞地球,不至于撞裂地壳从而形成火山爆发。巴苏教授强调指出,“我确信在2.5亿年前发生了陨石碰撞地球事件。对于如何揭示地球物种灭绝之谜,我们将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新浪科技 明月编译)

大洋网科技新闻几亿年前地球上大批物种消失可能是天体撞击所致    在距今约2.51亿年前,地球上多达90%的生物突然消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最新看法认为,这一重大生物物种变化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等天外来客撞击地球所致。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巴苏等人在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南极洲一段地层的岩石中找到了证据。据测定,这一地层年代是处于距今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交界时期。巴苏等人从岩石中分离出约40个直径为50至400微米的碎片。显微分析显示,这些碎片在结构上具有外来陨石的特征。研究人员在岩石所处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细小的金属铁碎片,其独特的结构在地球天然矿物或陨石中从来没有发现过,据推测有可能是在撞击产生的高温下形成的。巴苏小组中的一些成员早先也曾发现,二叠纪和三叠纪交界期的地层中还存在带有受撞击痕迹的石英微粒,一些带有布基球结构的分子中还包含着来自地球之外的气体原子。

  巴苏等人指出,南极洲二叠纪和三叠纪交界期地层中新分离出的碎片,与中国浙江省煤山地区同年代地层中发现的一些样本具有类似特征。这些都进一步表明,距今约2.51亿年前地球曾遭到其他天体碰撞。他们推测,撞击地点也许位于如今的澳大利亚西部附近。撞击有可能引发巨大火球和地下熔岩喷发,大量尘埃进入大气层使地球暗无天日长达数月。在二叠纪末,曾在地球上非常繁盛的三叶虫和广泛分布的多种珊瑚都已消失。此外,科学界以前曾普遍认为,在距今6500万年前导致大部分恐龙绝迹的原因,可能与外来天体撞击有关。

  但不少科学家对外星撞击造成距今2.51亿年前物种大变化的说法持质疑态度。他们指出,巴苏等人在该时期地层中发现的陨石碎片样本,怎么能不受侵蚀地保留数亿年时间,目前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而其他一些证据也还需要重复检验,因此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