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地学家重新解释大陆解体的原因 小行星碰撞改变地球海陆分布 本报讯 据美《地学时报》报道 纽约大学的一位地球科学家在南美最南端找到证据,证明2.5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或彗星曾与地球相撞。这次相撞导致冈瓦纳大陆解体,而过去人们一直把这块大陆的分裂归因于来自地球内部的火山活动。 迈克尔·兰皮诺在其去年12月向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提交的报告中指出,这颗在南美南端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或彗星直径约20公里,与南非所发现的撞击是同一次撞击。这次撞击使南美与非洲分开,也使这两块大陆与南极洲、澳大利亚和印度次大陆沿撞击所生成的断裂分开。 他找到的证据包括在火地岛新发现的两个环形冲击构造。距离冲击中心1000公里范围内古老大陆基底岩石的放射性定年表明,撞击了生在2.5亿年前,地球上96%物种的大灭绝也大致发生在这个时间。南美、西部南极和南非在这个距离内的褶皱,上冲岩层呈向外展开的波状、开普褶皱带和法克兰高原的地质构造特征也支持这次撞击的解释。 兰皮诺用这次撞击重新解释了有关冰碛岩的分布。过去认为这些冰碛岩是冈瓦纳大陆通过南极时冰川留下的碎屑,而兰皮诺发现它们是撞击所形成的碎屑,兰皮诺对这次撞击的认识也部分基于这个发现。如果他的认识正确,地球气候史就将有重大改动。 (作者:木石) 来源:中国科学报.1993.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