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潮力会使月球及内行星自转失速、轨道变长?
您知道下面三个是非题哪是正确的?
1、月球及内行星的运行轨道在逐渐加大,其实它们在做螺旋运动
大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约以40度的倾角斜刺着与地球发生了猛烈的碰撞,大量的岩石蒸气和颗粒被抛入空中围绕着地球运行,逐渐冷却后聚合成了月球,其过程持续时间不到100年。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只有太阳引力的1/150,可月球对地球的起潮力,却是太阳对地球起潮力的2.2倍,从而引起地球的潮涨潮落。地球对月球的起潮力更大,它是月球对地球起潮力的22倍。地球对太阳的起潮力却是很微小的,仅为太阳对地球起潮力的万分之一点五。
由于起潮力的存在,45亿年前,月球的形成不能离地球太近。从理论上说,存在一个界限:在这个距离上,地球起潮力的“拉扯”作用,将把月球撕裂。十九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洛希研究指出,卫星要免遭母行星起潮力的破坏,它离母行星的最小距离为其母行星半径的2.44倍,这个距离后来被称为“洛希极限”。照此推算,地球的洛希极限为15562km。可能还会这样,早期行星大碰撞抛入空中的物质,高度在15562km以内的和水平速度过小的岩块尘屑都掉回了地球,只有那些水平速度和高度够大的物质才聚合成月球。有人认为月球刚形成时,与地球的距离比地球的洛希极限大些,约为22500km。
目前,地月平均距离为384400km,是月球刚形成时的17倍,初始月对地起潮力为目前的4913倍。有研究认为,目前月球的公转轨道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向外偏离,若假设从月球形成时到现在,其外偏离速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则可算得月球早期的外逃跑速度要比现在大得多,刚形成时可达每年157厘米,一直以来,月球外逃的速度是越来越慢的。由于地球及其它行星对太阳的起潮力很小,因此行星从太阳那里获得的公转加速力微小,地球及其它行星的公转半径基本是稳定的。
2、最早期的月球像只橄榄球
月球绕着地球旋转,月球对地球产生起潮力,使自转着的地球有从微扁球体向长球体变化的趋势,液态的海水表现得最为明显,正对着和正背着月球的海面隆鼓起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且地球自转周期与月球公转周期不同步,地球表面隆起的高潮位区就不断随着自转而变迁,这样大海的潮起潮落也就形成了。
地球对月球也有起潮力,且比月球对地球起潮力的强烈得多,为月对地的22倍,从而导致月球不能有更多的自转动能,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总是一个面孔对着地球。面对着地球的一面总是成为被地球引力作用最强的一面,它将会被牵拉隆起,而背向地球的月球背面也将不断地背向隆起。因为最早期月球离地球很近,初始月球对地球起潮力为目前的4913倍,由此推测,初始的月球被拉成橄榄球状。
3、不久的将来,水星、金星、地球将与火星同挨近一个轨道,半径大外逃速度快的地球甚至还会把火星吞吃掉
太阳对各行星的起潮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及该行星的半径成正比,而与太阳与该行星之间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可见九大行星从外到内,所受到的起潮力大小是以三次方形式迅速递增的,如通过计算可知,月球对地球的起潮力是太阳对地球的起潮力的2.2,而太阳对地球的起潮力是太阳对火星起潮力的6.7倍,太阳对水星、金星的起潮力分别是太阳对地球起潮力的7.0倍和2.5倍。外行星(类木行星)由于距太阳太远,起潮力甚小,这里不予讨论。
太阳对各行星产生的起潮力,一方面会导致行星自转失速,并可最终总是一个面孔对着太阳,尤如水星对太阳、月球对地球。另一方面,起潮力使行星获得了一个公转加速力,导致行星离太阳越来越远,公转轨道越来越大,由于靠近太阳的行星起潮力比远离太阳的大,外逃速度也更加快,将来的结果将是水星、金星、地球将与火星同挨近一个轨道,由于地球的半径比火星大得明显,起潮力总比火星大,最终地球外逃会赶上火星并会把火星吞吃掉或捕获为自已的第二个卫星。
阅读参考:金祖孟等编《地球概论》 第十二节 海洋天文潮 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