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震旦纪大冰期、雪球论 地学演绎 莫如波整理 2002.12.6 第一种看法:冰期分三期,以7.4—7.0亿年前后的南沱期最为主要,当时在低纬度的扬子地台发育了大陆冰盖。 震旦纪大冰期发生于8.5~5.7亿年前的震旦纪,冰川最盛时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有的地方冰层厚达千米。
全球各大陆普遍发育一至三层杂砾岩,年代分别为距今8.75亿年,7.4—7.0亿年和6.1亿年,其中以7亿年左右冰碛层分布最为普遍。我国境内三期冰碛岩都有发现,其中最早的冰期命名为贝义西期,它们冰碛分布范围较小,限于塔里木古陆的北侧和扬子古陆的南缘。7.4—7.0亿年前后的冰期称为南沱期,是三次冰川活动中最主要的一期,推测当时在扬子古陆上发育了大陆冰盖,陆上冰碛岩分布在古陆东南边缘的川东、黔北一带,是冰川消融后遗留物,代表了冰盖分布的范围;冰川—冰海相沉积广泛分布于古陆的北部、东部和南部边缘,外侧海盆中并有浮冰—冰海沉积物分布。塔里木古陆此时也有大面积冰川覆盖,冰碛岩和冰川—冰海相沉积物广泛分布在库鲁克塔克地区、柯坪地区和伊宁盆地等处。6亿年前后的冰期称为罗圈期,冰碛物沿华北古陆南缘、柴达木古陆北缘及塔里木古陆北缘断续分布,厚度一般都不大,且往往迅速减薄尖灭,表现出山岳冰川沉积的性质。 地球在距今6亿到8亿年间广泛发育了一层或多层称为“冰积岩”的冰川沉积,它代表了全球性的寒冷气候。最著名的一次冰期发生在距今6亿年左右,几乎在现今所有大陆上都留下了可靠的记录,地质学上称为瓦伦格冰期。在中国南方沿着长江两岸,西起云南省,东至江苏、浙江,以及南部的江西、湖南,北部的湖北,安徽等地的称为扬子地台的广大区域的地层中,也发现了同时代的冰期沉积岩石,我们称为“南沱冰期”。很多数据表明,地球在距今6到8亿年间,冰积岩大多沉积在中、低纬度附近,换句话说,也就是赤道和赤道附近,也是陆地主要分布的区域。这方面的资料得出一个结论:广泛的寒冷气候发生在地球的赤道及其附近区域。“大雪球”持续的时间应该相当于冰川沉积所代表的时间,用同位素年龄测定,这段时间可能有几百万年。地球在6亿至8亿年间类似“大雪球”事件至少发生了三次到四次,直到地球上的部分或大部分陆地飘移到中、高纬度地区。 (袁讯来 见:地球曾经是"雪球"吗?)
雪球论 的支持者哈佛大学的地球化学家丹尼尔·施拉格说:“在地学的记录中,有非常好的证据表明地球上的海洋曾被冰层彻底封闭,或者是非常接近于被彻底封闭”。 但7.4亿年前出现的中等级冰期和4.4亿年前出现的小冰期明显地发生于最远离银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