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豨为何物、在何处、源于何时?

地学演绎 莫如波 2007.11.2

一、封豨为何物?

  汉典注:1.亦作“封狶”,即封豕;2.古星宿名,即奎宿;《史记正义》:“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沟渎”;《庄子.大宗师》:“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成玄英疏》:“豨韦氏,文字以前远古帝王号也;得灵通之道,故能驱驭群品,提挈二仪”;《路史•前纪•因提纪下》中有豨韦氏,排次在有巢氏、燧人氏之前;《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提到封豕乃有仍氏之女玄妻所生,其父乃夔(注:玄妻者,黑猪也,夔亦蛇鳄之属,此为猪蛇联姻的反映);《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上言河伯,下言封豨,是河伯即封豨,闻一多先生说,河神就是双头大猪“封豨”;《方言》:“猪,北燕朝鲜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豭。淮扬之间谓之猪子”。

  可见,封豨是南楚一带所崇拜的大野猪神,而豨韦氏是早于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崇拜野猪神的封豨部落之首领、挈天地之创世主。

二、封豨在何处?

  《方言》:猪,……,南楚谓之豨;《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淮南子.地形训》中所列三十六国家之一的豕啄民,又称“狌狌”;《山海经.海内南经》:狌狌……在舜葬西;《山海经.海内南经》:封豨之西有桂林八树;《山海经.海内北经》:桂林八树,又称汜林、范林,方三百里(注:后又称桂国,在今桂林一带);考古证实凿齿民源出西江中下游;贺江古名封水,具载各种史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最古老的地图有“封中”标记,“封中”义如“汉中”“蜀中”,为“封水流域一带”的意思。

  由此可判断,封豨居于“桑林”(祭社或男女交媾求子之祭所),活动地域在今洞庭湖、桂林、肇庆之间,也即今贺江流域。西江古人有称“郁水”、又称“豚水”,“郁水”之南称“郁南”(今郁南县);南朝宋元嘉29年(452)曾于今封开的北部置有狌狌县,后拼入开建县,此为佐证。

三、封豨、豨韦氏最早源于何时?

  华夏族群的扩张,中华民族最早的同化融合发生于4~5千年前的黄帝时期,即龙山文化期,但远早于此,如在5.5~6.5千年前,大江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族群部落都已出现了对龙图腾的崇拜,如中原仰韶文化(O3*、O3e)濮阳西水坡大墓的蚌塑鳄形龙,东北兴隆洼-红山文化(O3*)的玉猪龙,三苗伏羲(O3*、O3d)的蛇形龙等;凌家滩遗址(O3*、O3d)出土有巨大玉猪刻有八角星纹的双猪玉龙,河姆渡遗址(O1a)也有陶猪出土。岭南西江中游(古西瓯故地,O1a、O2a)多龙母庙;西江上游古骆越(O2a)以蛇为图腾,亦崇龙母文化,传说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就与短尾蛇-龙母有关;台湾高山族(O1a)及海南黎族(O2a、O1a)的祖先大约在2万年前的盛冰期从大陆分出,后因海平面上升又与大陆隔绝,但近代他们都还流传用龙蛇图案文身的习俗。不同族群都出现有对猪-蛇-龙图腾的崇拜,其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起源于同一个分化中心,曾经拥有同一个始祖图腾-猪图腾或称龙豨。根据分子人类学方面李辉等的观点,百越、骆越、苗蛮在岭南的分化早于两万年前。

  由此认为,封豨、豨韦氏至少源于两万年前,最原始的封豨部落是华夏汉人支(O3e)、三苗支(O3d)、东北兴隆洼支(O3)、百越支(O1a)及骆越支(O2a)共同的始祖部落,始祖首领为创世主豨韦氏。延续至四千年前,舜帝南征,留居于贺江流域的封豨部落被擒,与其北部的苍兕部落融合为苍梧,并演变出狮图腾-即今天喜庆日子南方所舞的“醒狮”。

  封开县出土的80多处先秦文化遗址为封豨部落在贺江流域的延续演化提供了考古依据。这些遗址主要有:罗沙岩遗址年龄为22.4±1.6ka、48±5ka、79±15ka的三个文化层,其中第一、第三文化层出土有人牙化石,第一文化层(22.4ka)出土有属中石器的陡刃砾石石器;1万年前的渔涝镇黄岩洞遗址,并出土有颅骨化石,同期的还有莲都镇的螺髻岩(11.1ka)、乞儿岩遗址及金装镇的水石岩遗址;约7千年前的封川簕竹口遗址,出土有磨制石器及夹砂粗陶;约5、6千年前的白石岩颅骨化石;3900~4600年前的杏花河(广信河段)两岸遗址群,如乌骚岭、禄美村、塘角嘴、佛子岗遗址等,其中禄美村出土有可与粤北石峡文化及江浙良渚文化进行对比的石琮。封开附近的旧石器晚期遗址有梧州的木铎冲遗址以及贺江上游富川县的狮子岩遗址、横山岩遗址、尖山大岩遗址、荆竹山遗址及狗公山遗址等(据张镇洪)。如此密集的遗址分布为贺江流域为现代人祖先的活动中心也则黄种人O系的分化中心提供了有力证据。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守愚.中国人是猪之传人—猪灵崇拜考证.黄守愚的博客.2006.7;
[2]
.谭元亨主编.封开-广信,岭南文化古都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