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第35卷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论评编辑委员会编辑

第35卷 第一期 1989
集宁--阳高地区侵入成因的暗色麻粒岩及苏长辉长岩的变质作用
湖北隆中下二叠统耐火粘土中的累托石
黔中、豫西等地铝土矿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吉南珍珠门组合矿碳酸盐建造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康定—渡口南北向构造带爆破地震测深的研究
广西隆林下二叠统生物礁的综合研究
阳泉硫铁矿矿体底板形态研究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含遵义虫地层的时代讨论
湖北大洪山地区打鼓石群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8年地质学、地球化学资助项目
毛景文荣获首届科协“青年科技奖”
第一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会议简介
地层学领域的新潮流—记《全国事件地层学讨论会》
戴广秀同志逝世
第35卷 第二期 1989
南京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期次、层序及时代
新疆洪古勒楞蛇绿岩套中辉石化学成分研究
关于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问题讨论
关于彭山高挥发份花岗岩底辟弯窿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试论松嫩平原泰康组时代
高温条件下水溶液中某些矿物或无机盐的溶度积常数的估算
京西大灰厂东狼沟组新知
宁芜龙王山组火山岩剖面的数学分析及地质意义
关于广西及华南某些地区不同构造单元中的花岗岩含矿性演化的讨论
南岭及其邻区几个区域地质矿产问题的探讨
国际元古代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在天津召开
谢家荣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
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开幕词)
中国地质学会第33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摘录)
(闭幕词
中国地质学会章程
中国地质学会章程修改说明
中国地质学会第34届理事会名单
中国科协和中国地质学会分别表彰学会干部名
地质工作的困境与出路—“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综述
致中国地质学会全体会员的一封信
第35卷 第三期 1989
两类花岗岩的差异及其与钨成矿的关系
试论成矿成晕烟和成矿成晕信息及其找矿应用
黑龙江省富钾火山岩带的板块构造环境及火山喷发特征
浙江象山“石浦灰岩”的时代和沉积相特征
孔间地震剖面法中薄层的广角反射地球物理特征
南京城山地区重力构造的发现
滇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3地质大队区域地质调查4分队
广西大厂锡矿田泥盆系蚀变海相火山岩
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
滇东南锡矿带成矿区矿床勘查模式探讨
地层学的分类体系和分支学科—对修订中国地层指南的设想
化学化石—对化石传统概念的补充
北半球地下水勘察和开发
第35卷 第四期 1989
胶东东部昆嵛山混合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
内蒙古哈达庙合金浸入杂岩体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岩体成因问题
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下盘矿化
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富集规律
西藏仲巴早二叠世巨日浦组菊石
黄土的显微结构与古气候的关系
粤北乐家湾锑矿床中辉锑矿特征
华南二叠系的古地磁结果分析
关于层控矿床
裂谷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南部地热
河南义马石千峰组沉积环境探讨
亚东—格尔木地学剖面综合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地质学会1989年会议计划
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讨论会在长沙召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五届会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年会在武汉市召开
第35卷 第五期 1989
商丹断裂南侧糜棱岩的演化及递减变形序列
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床系列和成矿模式
川西高原变质的下三叠统
广东电白地区的玻璃陨石(te3ttite)的初步报道
新疆普鲁以南昆仑山北坡黄土的初步观察与研
渤海北域早白垩世地层及介形虫化石组合
隧道地质预报方法—以一工程为例
企岭花岗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长石铅同位素小议—兼与张理刚同志磋商
克拉美丽—西拉木伦缝合线西延问题初探
青藏高原第四纪大陆冰盖形成的野外证据
兰田段家坡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太古界绿岩地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悼老友李春昱同志
东亚GGT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第35卷 第六期 1989
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福建西部早古生代杂砂岩特征及其源区和构造背景
南天山-塔里木的大地构造和深部构造
福建建颐群变质岩和上保罗统火山岩区某些金矿类型成矿条件的初步分析
青海西南部海相侏罗纪地层的新认识
南昌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的发现
青藏高原真的有大冰盖吗?
福建晋江地区混合花岗岩及浅粒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里坪和东、西台吉乃尔湖地质新认识
距今1850±150Ma—地球发展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
地球系统科学—一门新的综合学科
我国地质事业滥觞期成果荟萃——纪念翁文灏先生百年诞辰并简介《翁文涸选集》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一书的介绍
《板块构造—它是怎样工作的》评介
国际地质界的盛会——记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
许杰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