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莫氏的起源:封开县有莫氏人口约3万。①.金镂村为莫氏发祥地之一,自东晋后期到南北朝祖莫饰公开始,分迁河南开封、福建及广东省开建的金镂村,并有迁居封川渔涝文德村。从宣卿世系来看,包括其在文德及金楼的分支,应属自唐朝以后的后来者;从金楼莫氏大宗祠没思寮及平村分支的份儿来看,我们的支系也应属后来插居者。至于为什么能插居金楼村,属莫宣卿后裔的,可能与莫及芝有关。②.居都平高浪的莫姓,在宋朝由南京珠玑巷迁到广宁,明朝再迁入封开。③.莫氏后裔散布在县内十八个镇一百三十四个村,省内南海、南雄、郁南以及广西桂平、苍梧有其分支。(摘参:林雄主编《甲第开南粤》一书的第97页)
广东莫姓人口排行:深圳60000、广州40000、英德35000、封开30000、东莞30000、粤居海外30000、顺德20000、郁南18000、恩平16000、连山15000、阳春11100、怀集11000,南海10000,余少于10000。广西莫姓人口排行:忻城108000、河池42500、南丹34000、平乐32000、蒙山31200、腾县28300、桂平26000、宜州23000、平南21100、兴业21000、阳朔19500、来宾12300、玉林11000、环江11000,余少于10000。(-数据来源:莫秀珠《莫姓系谱》)
关于宣卿世系之莫姓起源:
1108年,莫仕广在《全族大谱集序》有指:“莫姓原姬姓。观各氏志云:肇颛顼始,氏唐虞九官,历至周宣王次子之裔也。因幽王昏虐,迫弟列土瓜分,蔓散各方。弟望迁钜鹿,即今幽都涿州郡河间府任丘县,乃古之钜鹿。至周文王三十三传裔孙,周衷奏而叹曰:兴姬振公,初仕执戟食采于鄚州鹿台,而始于鄚姓。后授汉赐去邑为莫,官至钜鹿侯。递至莫藏用公吏部员外郎,家有万乘。至振公三十七传莫建川公,日精儒术,游粤至广宁县石牌尾有真龙之穴。”见载于番禺沙湾新村《莫氏世谱》〖评:“振公三十七传莫建川公”,至宣卿(834)则为40世,算汉初公元前200年至唐朝公元834年,共40代,世代间隔为26.5年,可信度高。也就是:宣卿世系为周宣王次子姬望之裔,迁钜鹿后在汉初因鄚州之地名,去邑为莫,始祖为振扬,建川或建苍为37世、宣卿为40世。周文王生约前800年,亦按世代间隔26.5年计,33代裔孙周衷生约公元48年,大约与振扬公10代裔孙相当〗
少贤宗兄指:“‘莫氏系出周宣王次子之裔,传至姬振扬仕汉历官执戈郎,功在汉室食采鄚州’,所有广东莫氏溯源几乎大都这样叙述”。国胜宗兄指:“莫氏得姓以前,本为姬姓,是周宣王次子姬望之裔。姬望被周幽王分封到河北钜鹿的鄚州(鹿台),以古代的称呼习惯,姬望可说‘姓姬名望,因居于鄚州而称鄚(莫)氏’,或叫鄚望。一直到汉代的姬振,他是姬望的后人,因功在汉室,封执戈郎,食采于钜鹿鄚州,才赐姓为莫(鄚)。故莫氏即鄚氏,而莫宣卿一族,上溯则可至姬望或莫望”(摘自:万家姓莫姓留言)
《封开县寻根》一文指,作者族的祖传族谱记:“吾莫姓始于周宣王次子,第110世孙姬振扬〖振扬功在汉室,至周宣王(前827-782)约800年,若再往前推110世,则到了公元前2800年,比黄帝还古老,不可能!〗。建迹陕西咸阳,功封执戟郎,食采于钜鹿,赐姓莫,氏所自来矣。唐大历中,北部员外郎莫藏用继而117世;唐宣宗大中五年,状元及第莫宣卿继而124世孙也〖莫藏用(生约734)与莫宣卿(生于834)之间100年有可能间隔7代人吗?〗”;该文还述及《东莞市麻涌镇志》的记载为:“莫姓氏族原系周宣王之次子裔,食采于莫县─古钜鹿郡地。后来功在汉室,赐姓为莫。传至130世莫宣卿”〖若按世代间隔26年算,130代也到了公元前2500年的黄帝时期〗。
《通志·氏族略》文:“虞舜之祖姓幕,莫即幕省文”,舜帝生约公元前2200年,舜为颛顼的七世孙,而颛顼为黄帝之曾孙,可推算得莫氏产生于颛顼-舜帝时期,约在公元前2400~前2200年。〖有的推算认为,黄帝元年在公元前2697年。袭黄帝号约有300年,颛顼应为黄帝集团最后位大酋长之曾孙;舜为颛顼的七世孙,约出生于公元前2200年〗
广西昭平《莫姓族谱》中的记载 莫建苍:系莫氏第五十五世祖莫英之子,原住金陵(今南京)城北珠玑巷,于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离开金陵到闽中莆田(今福建莆田)居住谋生。唐宪宗元和年间,随子辅廷迁到岭南道绥州(今怀集、广宁)定居。殁后葬于南雄珠玑巷猪乸山。乃我莫氏入广东籍之开山始祖。妣失记。生子辅廷。
辅廷(号莫伦):妻窦氏,进士,奉政大夫。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原配窦氏。唐宪宗元年(公元806年),偕父携妻窦氏到岭南绥州(今怀集、广宁)任郡守。勤政爱民,廉明公正,民爱之如父。他自幼饱读诗书,精通《周易》,又酷爱《堪舆》,公事之余,常与道友游山玩水,行踪几遍南岭,独钟绥州十排山和封川麒麟山。任期届满,遂定居十排山麓之江屯(今广宁县江屯镇)。定居江屯镇后,教民种稻养蚕,兴水利,办私塾,乐善好施,深得当地人民敬重,乡人称他莫善大人。终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享寿七十岁。安葬于绥州十排山腰。由于近代十排山发现金矿,开采者众,位于十排山分水凹之辅廷公墓地,仅存遗址矣。公于临终前嘱儿子三年后要去麒麟山居住,开枝散叶,那里是龙头啊!妣窦氏夫人,生殁年月失记。生二子,长让仁,次让义。
让仁:妻梁氏,生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5年),八岁时,在父母督导下,他熟读诗书,兼习百家,颇有父亲之风范。十四岁跟秀才梁文甫外出游学,十八岁遵照父亲辅廷公之遗嘱,偕母窦氏携弟让义,从广宁县江屯镇迁到封川麒麟山蕨村住居。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与秀才梁文甫之女梁二娇结婚。次年夏季的一天,因暴风雨,广信河水高涨,他为了抢救黎大伯一头黄牛,被巨浪漩涡淹死。村民为表其德,把让仁安葬于大茜岗。并立石碑于墓前,上书:“莫大善人让仁公之墓”。现在古墓完好,常有人参观拜祭。让仁公亡故后第二年,即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八月十七日午时,梁氏夫人生一子取名宣卿字仲节。
让义:妻陈氏,生于唐穆宗长庆三年癸卯(公元823年),妣陈氏,生子龙光,让义因父辅廷公逝后三年,就跟母亲窦氏夫人和胞兄让仁从广宁县江屯镇到封川麒麟山蕨村住居,由于勤劳肯干,既有了自己的家业,又聚妻生了儿子。但他却很挂含改适到开建金缕村的大嫂梁二娇和侄儿宣卿。时常着人捎点礼物给宣卿。同时也非常关心宣卿的读书问题。宣卿十岁时他就想尽办法,安排到封川城的州学堂读书。
宣卿:字仲节,妻白鹇,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八月十七日午时。公将出世其父亡故。母梁氏夫人,恐公无倚,改适开建金缕村莫及芝,公随母往,并昆仲者三,长莫俦,次莫群,公年最小,是其季子。公资性聪敏,闻言即悟,甫七岁,资识豁然,手不释卷,过目辄能成诵,时人目为神童,入郡庠,从游梁明甫先生,梁母尤严于内训。唐宣宗李忱大中五年辛未(公元851年)状元及第,为岭南道首魁,时年十七岁,初典翰林,未服官政。后以母老,具表陈情,乞官外补,以便就养。上可其奏,调任浙江台州别驾。归省迎母,未至官所,而病卒故里。时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享寿34岁。安葬于广东封川(今封开)渔涝乡境内。建国后1958年,封开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重修墓地,供游人参观瞻仰。原配白鹇,生三子,长名齐,次名楚,三名晋。唐大中二年(公元858年)再娶陈凤仙,生一女思卿。齐,长子,生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历任襄阳县令。楚,生于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饱读诗书,遵史之训,居家侍母瞻养义父。行善积德,造福乡梓。晋,生于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任怀州刺史。(摘自:广西昭平《莫姓族谱》)
莫齐之长子居肇庆锦衣里(应是指今金楼乡),而次子迁居新会,后分居恩平阳春阳江等地;莫齐一子如杞曾任河东知县,官至今山西永济一带。但有的族谱指杞为长、有的则说杞为次。我支族与阳春兄弟尚有来往,应属次子裔。
莫藏用是宣卿世系的直系先祖吗?有较多的宣卿世系族谱记载,先祖莫藏用曾在唐大历中做过北部员外郎。查董诰等纂修的《全唐文》第05部卷四百十四,在“宣慰岭南制”中确述及一位莫藏用:“命尚书北部员外郎莫藏用往岭南宣慰,问以疾苦,吊其死丧”。唐大历在公元766年11月~779年,唐大历中约在公元770年左右,由此可推得莫藏用出生的年份约比宣卿早100年左右,若按每代间隔25年或33年计,莫藏用应比宣卿高四代或者三代人,但高三代的为宣卿的曾祖父建苍,高四代的为莫暹、莫显或莫遇。按“始祖振扬→伯为→莫绣→绍定→少奇→藏用(约734)→兴朝→佛兴、佛达→莫暹、莫显、莫遇→奚若、奚朝(建苍)→辅廷→让仁→宣卿(834)”排辈份,藏用-宣卿八代人之间每代间隔仅为14.3年,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见这个排列也是有问题的,推得的始祖振扬出生在南北朝,与“功在汉代,去邑为莫”不符。莫藏用很可能是宣卿的三至四代的曾叔祖父。
莫宗尧(生卒年月不详),封川人,进士,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春秋博士。莫宗舜(生卒年月不详),封川人,进士,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任亳州(今安徽)司户参军。莫天佑(生卒年月不详),字均祚,封川人,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年份有疑问)进士,任连州司法参军,改任道州宁远知县。(摘于:林雄主编《甲第开南粤》)
莫遗七子念一至念七的长幼顺序有“威、猛、勇、辅、弼、韬、略”、“威、勇、猛、辅、略、韬、弼”及“韬、威、勇、略、辅、弼、猛”等多种说法,各族谱各有不同。